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花非花》一诗的诗意是什么(花非花表达的情感)

  • 堪菡薇堪菡薇
  • 影视
  • 2023-01-17 15:08:15
  • -

《花非花》一诗的诗意为: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一、诗意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

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二、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三、朝代

唐朝

扩展资料

一、赏析

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

二、创作背景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三、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非花 (唐代白居易诗作)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话译文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文学赏析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旬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这首诗的语言是极平常的,但其意趣却杳不可寻。我们无法具体地指明诗人所要描摹的客观物象,因为全诗除了否定就是比喻,仅就喻体而言,“花”、“雾”、“春梦”、“朝云”这些意象就已经朦胧得可以了。

我们固然无法得知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现实心境,但这种心境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白居易将这首诗归在了诗集中的“感伤”部,由此可以得知,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是关于无奈人生的感叹和思索。其实,世间万象本都是虚无的,人生的真谛未必真的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直接到达,因此,诗人采用了否定和比喻的方式来抒写这种感悟。

熟悉文化史的都知道,创始于中唐的禅宗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白居易是中唐的诗人,对于佛理,他很在行,因此说,这首诗多多少少体现了禅宗的理趣,但这理趣却巧妙地隐藏在了诗意的面纱之下,这自然是诗人的高明。

一千多年之后,有个名叫萨特的法国哲学家写下了这样的语句——“除了虚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通过存在达到存在,虚无是存在唯一的可能。”

至于是否情诗,看你自己当时看的心情了 花非花,花亦花,花果根,枝絮叶,惟花最美.
花--爱情的象征.
问花今生为谁种,情是为谁定,问尽世间男女心,哀哀为了寸寸情.
花缠藤,藤连花,没有爱情的花,是失去生命的图画.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踏遍花径望断天涯理不清情绪纷扰.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那些遥远的故事,
随花葬在风里面
我们的爱就散落在秋风葬花时,不要在那时候说惋惜的话语.
待冬去春来,花再开. 这是一首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