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阿育王塔的简介(阿育王塔真实事件)

  • 泥雅唱01j泥雅唱01j
  • 影视
  • 2023-01-11 04:45:53
  • -

五代吴越国时,明州境内寺院众多,佛塔遍布,梵音不绝,但随着岁月的变迁,至今尚存的仅是两座造形相似,当时盛行于我国东南各地的特殊形式的塔——宝箧印经塔(因其形状似一只宝箧,内藏印经而得名),又称阿育王塔,据传是吴越王钱弘俶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840000座宝塔的故事,曾制作8400小塔以作藏经之用。其中一座系现位于鄞县阿育王寺舍利殿内的木雕舍利小塔。该塔高1.4尺,宽7寸,塔上有露盘五重,四周雕刻精细绝伦,塔内铜钟悬挂,钟内有悬舍利一颗,佛光闪耀,璀璨辉煌,成为全国著名开放寺院阿育王寺参拜朝圣之佳处。另一座则是1957年在天封塔塔顶上发现的青铜舍利塔。该塔现珍藏于宁波博物馆内,呈四方形,高虽只十几厘米,但其四周镌刻的众多菩萨像和佛传故事中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线条柔美,颇具质感,大有印度古典主义美学风范和神韵。这种充满对佛教崇尚的塔在五代时还远传日本,一度成为日本古塔中的一种主要类型。阿育王寺有上塔、下塔和东塔。明代御史王应鹏写有《登育王寺上塔》诗:“病眼多年慵未开,强持筋力上高台。野花正在林间发,海鹤初从何处回?天际千峰飞白日,云中万壑起晴雷。无端一霎冥冥雨,疑是双龙听法来。”下塔,位于寺西侧,故称“西塔”,它与上塔俯仰相映,称为姐妹塔。同为元代重建,通体用砖砌叠,为楼阁式砖木结构。从塔内盘旋而上,直通顶层。浙江现存的元塔不多,惟此二塔独存。新建的东塔,背靠鄮峰,面对玉几山,塔高53米,八面七层,每层有腰檐,檐上筑有望台,周围设有栏杆。登塔眺望,满目青山簇拥中的阿育王寺兀立其间。据考证,明代时日本画圣雪舟所绘的《育王山图》,曾画有此塔。1995年建成此塔。塔左为玉佛殿,右为华藏世界,塔居其中,鼎足而立,形成以东塔为主体的又一阿育王寺景区。

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岐州刺史上书太宗李世民,称佛塔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请求开示佛骨。李世民当即恩准,神秘的地宫之门第一次被打开了,长安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纷纷前往朝佛。佛塔之下,每天聚集数千人之多,竞相观看,唐太宗高兴地宣布天下大赦。此后,唐皇朝几代帝王不惜耗费巨资,又先后六次开示佛骨,其规模一次胜过一次。当然也有例外,武宗皇帝对日盛的佛教深感不快,于会昌二年(842年)下令灭佛,并令粉碎佛骨。法门寺僧侣将真身舍利藏匿于地宫秘处,设法以仿制佛骨代替,虽躲过了这场灾难,但寺院元气大伤。
7个多世纪过去了,法门寺历经沧桑,旧有的木塔朽崩。明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拨银百万两开始重修宝塔。据说,人们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地宫,当厚重的地宫之门被打开的时候,成堆的金银器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人说,他看见了盛佛指的金匣子。然而,慑于佛法,人们不敢对这些佛宝有非份之想,他们重新关上地宫大门,继续宝塔的修建。
民国二十八年,慈善家朱庆澜主持维修已开始西倾的宝塔,地宫之门再次暴露,有人入内,被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惊得目瞪口呆。朱先生令人不得扰动,佛宝又一次转危为安。
此后佛宝又有几次历险,均安然无恙。1981年8月24日,随着如雷的一声巨响,宝塔在风雨中崩塌,塔中佛像纷纷跌落,经卷四处飘散,其中包括有十分珍贵的宋刻、元刻佛经。
1986年春,陕西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开始拆除崩塌的残塔,又有许多佛教文物被清理出来。1987年2月,考古人员进驻法门寺,并开始对塔基进行发掘。4月2日清理塔基时,人们在距地表一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条裂缝,由裂缝中窥视下去,但见一片金光……地宫就在下面,千年之谜就要揭开,发掘工地上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