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周立波《暴风骤雨》的艺术特色(周立波 暴风骤雨 课文)

  • 休闲娱乐助手之星M休闲娱乐助手之星M
  • 影视
  • 2023-01-10 15:36:24
  • -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想用农民语言来写的“一种尝试”。小说较多地吸收和提炼了东北农民群众的生动、形象、简练、风趣、表现力强的语言,不仅朴实、自然、亲切,而且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大众风格的追求。

比如说家里穷得没有饭吃,农民说:“锅盖总是长在锅沿上”;比如说穷人家里没有地,农民就说:“我家开门就是人家的地方。”又比如说普通人生气或开玩笑时总骂人“王八蛋”;

农民会顶婉转、幽默地说:“你多咱搬家?谷雨搬家?”再比喻说知识分子腔:“看那人光在家里陪着妻子”,农民则说:“那家伙老是守着娘娘庙。

扩展资料:

暴风骤雨创作局限:

《暴风骤雨》也有一些缺点,如故事还不够完整,人物的刻画,除个别的外,还不够生动,反面人物韩老六、杜善人、唐抓子等有一些类型化和脸谱化,全书的结构还有松散之处。但其中最突出的是,描写土改斗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不够。

作者没有更深刻地分析人物,更冷静地观察社会,因而作品没有把农村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充分地表现出来,一些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斗争就往往被简单化了。要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阻力是相当大的。这种阻力有来自地富阶级的破坏,有传统势力的影响,也有农民因袭的重担。

这是一场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与较量,现实斗争远比作品所描写的尖锐得多、复杂得多、曲折得多。作者把这场尖锐、复杂曲折的阶级斗争描写得过于简单、容易,势必影响作品典型化的程度,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致使有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欠清晰、不生动。

一针见血 电影《暴风骤雨》是作者周立波的代表作品,影片集中主要展现了东北农村波澜壮阔的土改革命斗争历史画面,艺术的再现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民形象,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以土改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其表现艺术上显示了民族特色和塑造的鲜明人物风格,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3等奖,风靡全国,其小说也出版了多种文字译本。希望能帮助你!谢谢

【一】
《暴风骤雨》是一篇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土改的小说,文字平实,从中折射了当时的中国社会,解答了很多问题,包括当时的社会问题,也包括了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翻身解放的史诗性作品,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成为“土改小说”中的最重要的作品。
《暴风骤雨》分为两部,第一部写的是1946年党中央“五四指示”下达后到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前,哈尔滨附近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庄,在工作队领导下,斗垮恶霸地主韩老六,打退土匪进攻的故事。这一部以赵玉林为主要人物。第二部写的是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斗争,以郭全海为主要人物。整部小说大规模地完整地再现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程。
《暴风骤雨》也描写了农村的阶级关系,但是与《桑干河上》不一样,它表现的阶级关系是经过政策过滤了的阶级关系,去除了生活形态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小说对于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少有触及,主要着眼在表现农民和地主这两个阵线分明的营垒之间的矛盾。农民的营垒以赵玉林和郭全海为中心,周围有贫雇农积极分子白玉山、白大嫂、李大个子、刘桂兰、赵大嫂,还有老一辈的贫苦农民老孙头、老田头夫妇和中农刘德山等。地主的营垒以恶霸地主韩老六为首,其它的人有屯里大粮户杜善人、唐抓子和土匪韩老五、特务韩老七以及和他狼狈为奸的管家李青山、狗腿子韩长胜、富农李振江等。小说的情节就围绕着这两个阵营之间的殊死战斗展开。
小说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家描写人物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既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冲突中加以描绘,又能透过日常生活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生活场景,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的心理。作家还善于突出某些场面的描绘,烘托环境气氛,完善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塑造了农村新人形象,赋予了他们以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些新人以赵玉林和郭全海为代表。赵玉林一家在韩老六和日伪反动势力的残酷压迫之下,穷困潦倒,得了个“赵光腚”的绰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为人坚强,有骨气。他加入了共产党,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分配胜利果实时先人后己,他的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郭全海的形象是通过分马、参军等几个典型事例来写的,他的精明能干、机灵正派、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美德表现得比较成功。
小说还塑造了一些生动的老一辈农民形象,老孙头最有代表性。他走南闯北,见识不少,开朗、诙谐,说话风趣,喜欢卖弄自己的知识。他渴望翻身解放,可是又胆小怕事。他好吹牛,喜欢出头,可是一旦真碰到危险,就急忙往后撤。他善良,可是又有点爱贪小便宜,在分马的时候,他看上了好马“玻璃花”,可是又怕别人看出来,千方百计的掩饰。他身上有缺点,带点江湖气,但是仍然属于积极的农民形象。
小说塑造的地主形象主要有韩老六、杜善人和唐抓子,但是他们的形象有些脸谱化,缺乏立体感,外形上有差别,但是性格和对待土改的态度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
小说线索单纯,按照土改运动的发展次序展开,结构完整,脉络清楚。它借鉴了古典小说的作法,在章与章衔接处,常使用悬猜手法来吸引读者,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但下部有些拖沓松散。
小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生活之树枝叶茂盛,有许多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富于农民情趣的幽默活泼的生活细节。小说很好的表现了生活本身固有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作家既能泼墨挥洒地描绘时代的大波浪,更能精镂细刻地描绘这类场面和细节。如分马的场面写得富有实感,分马也分出了人物的个性。又如对丈夫正直、妻子识大体的赵玉林的温暖的家庭生活,与丈夫“迷糊”、妻子泼辣的白玉山的风趣的家庭生活的描写都是十分生动传神。
小说的语言充分注意了口语化和方言化。作品中运用了东北农民的口语,词汇丰富,生动活泼,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地方色彩。小说语言体现了男性作家的明快、简净,充满了农民所特有的幽默感。 【二】
《暴风骤雨》成功地塑造了赵玉林、郭全海等贫苦农民形象。赵玉林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恶霸地主韩老六的双重压迫下,老母饿死,妻子讨饭,全家三口都“光着腚”(因此他外号赵光腚),蹲过监狱,受过残酷的私刑。郭全海的父亲在旧社会被韩老六害死,自己十三岁就当了韩家的马倌,跟韩家是两代血海深仇。他们在工作队进村前还无可奈何地过着被压迫被奴役的生活。一旦受到工作队的启发,他们内心深处的革命火种就熊熊地燃烧起来,任什么力量也不能扑灭。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土改运动的群众基础,强调了这一伟大革命的必然性。尽管作者也写了他们的弱点(如赵玉林的缺乏斗争经验,郭全海在坏分子掌权后斗争意志一度消沉),但更主要的是突出表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积极勇敢、大公无私、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至于其他一些人物如白玉山、小马倌呈家富,妇女如赵大嫂,白大嫂,刘桂兰,也大多斗争积极,个性鲜明。
从艺术形象的塑造看,赶车把式老孙头是全书中写得最丰满的一个人物。这是个暂时还残存着落后自私的缺点然而又热切盼望翻身解放的老一代农民。他有些胆小自私,爱吹牛,好面子,但当看到地主势力开始真正崩溃时,他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积极地投入了斗争。赶车的生活经历,使他沾染了旧社会的一些坏习气;然而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开朗的性格,也使他很有风趣。作者是怀着满腔热忱和热爱的心情来写这一人物的,艺术上也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既概括又具体地写出了这一类农民的特点,因此人物形象刻划得颇为成功。除此之外,老一代农民形象老田头的性格也写得相当鲜明。
《暴风骤雨》对于党在整个土改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十分重视。作品通过工作队长肖祥的活动,具体表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从全书的故事发展看,肖祥实际上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中心人物。如果说元茂屯的广大农民是火种,肖祥就是点火人。因为他的第一次到来,元茂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斗争;因为他的第二次到来,元茂屯被坏分子篡夺政权、土改回生的现象得以扭转,复查深入的斗争得以展开。作者强调肖祥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少有些过份,因为他离开村子地主就实行“翻把”,显得经过土改斗争考验并组织起来了的广大农民有些过于软弱。然而作为一个比较正确、比较理想的人物,肖祥的形象表现得相当感人。他是一个久经磨练的、思想和作风都比较成熟、具有党员领导者风度的人。由于作者更熟悉这一类人,所以写得比较具体亲切。作者没有把他写成为高踞于群众之上的“救世主”,而是把他作为党的政策的体现者和群众的领路人来塑造。他了解群众,启发群众,在斗争的重要关头替群众撑腰。他的特点是:阶级立场鲜明,认识问题尖锐清醒,既实事求是,善于走群众路线,又具有远见卓识。作者有意写了另一个工作队成员刘胜,以他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看问题主观,衬托肖祥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功的。
《暴风骤雨》反映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相当鲜明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争夺和固守东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放手发动群众,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因此,东北的土地改革运动十分必要和重要,和同时期一般老区相比,显得更为尖锐而紧迫。东北的土改运动实际上和清匪反霸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和解放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前线战争形势影响土改斗争的进行,而土改斗争的发展也对前方打仗有着重大影响。作品中韩老六的淫威,韩老七的反扑,以及逮捕韩老五等情节,都充满当时东北特有的气氛;作品结尾郭全海等青年参军更是揭示了解放战争推动了土改,而土改斗争又支持了解放战争。
《暴风骤雨》具有饱满的革命激情。作者描写人物,表现他们的斗争,都灌注深厚的阶级感情,歌颂暴露,是非爱憎,了了分明。在这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周立波善于选取突出的典型事件和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用简练、朴素的笔墨加以描绘,展示人物性格。作品很少冗长、沉闷的叙述,风格单纯明快。作者介绍赵玉林,主要是再现了他被摊劳工以及回来后和沦为乞丐的妻子见面的情景,也再现了“赵光腚”这个绰号的来源以及他向地主借债的情景;而对郭全海,作者只集中地描写了他父亲被害和他受地主欺骗这两件事。郭全海开始出场,作者写了他轻巧地降伏一匹脱了笼头的儿马的细节,显示了郭勇敢大胆、爽朗机灵的性格特征。小说的结构单纯,故事突出,线索清楚。全书以土改斗争发展的过程为主线,写了一场场斗争,让所有人物在斗争中活动;同时,在斗争中也插有一些生动的情节或细节,增加读者兴味。有些场面描写如“分马”一节,写得层次分明,人物活动形象具体,有声有色。另外,作者善于向群众语言学习,作品中运用东北农民的口语,语汇丰富,生动活泼,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及地方色彩。特别是许多对话,都是个性化的语言,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不足的是作品中有时口语用得太多,由于缺乏提炼和选择,因此多少影响读者的理解。
作品在结构上也存在一些缺点。第二部有些松散,反映的事件较多而表现不够集中精炼;第一、二部之间联系也不够紧凑,多少给人脱节之感。有些细节描写显得烦琐,而有些重要斗争却展开不够充分。至于人物刻划,主要人物如赵玉林等表现得过于单纯;反面人物地主韩老六、杜善人、唐抓子等有些类型化和脸谱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作品反映农村阶级斗争显得有些简单化。但总的说来,《暴风骤雨》仍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此书是作者的代表作,展现了东北农村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面,刻画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民形象,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以土改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艺术上显示了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3等奖,风靡全国,曾出版多种文字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