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赵氏孤儿》是部不错的电视剧,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事吗(赵氏孤儿是真实历史吗)

  • fcpczfcpcz
  • 影视
  • 2023-01-08 10:01:31
  • -
  赵氏孤儿,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元杂剧《赵氏孤儿》、今人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等文学作品通过戏剧、电影对“赵氏孤儿”的故事多方演绎,但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不可当作历史事实。
  一、历史上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二、参考资料:
  1、赵献文子武,晋国赵氏复兴的关键人物,九死一生,大难不死,他让赵氏再度复苏。嗣位之初,以赵旃持家,依韩厥接济,才得以维系,步履维艰。困境之中入仕,受士燮、张老等贤臣启蒙,立志匡扶社稷。后晋悼公立,提拔为卿,赵武备受青睐,与韩起携手共进。前562年,郑降晋师,悼公霸业遂成,欲与赵武、韩起共创盛世,却因为悼公的早亡而流产。晋国痛失前程。前548年,赵武执政,他顺应历史潮流,力主弭兵,修文德、偃征战,为中原赢得了宝贵的和平,为世卿世禄制的完善进而蜕变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并完成了上天交予他的历史使命。暮年的赵武,尊王室、侍平公,敬诸卿,合诸侯,友嬴秦、礼荆楚,赢得了世人的广为称赞。然作为世卿,却无法根除世卿世禄制对晋国宗庙的危害,无奈于公室的衰败而痛不欲生,最终作茧自缚,郁郁而终。
  2、《左传》上并无屠岸贾其人,造就赵孤的元凶是赵武的母亲、赵朔的遗孀庄姬。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赵婴被赵同、赵括驱逐到了齐国。前583年,下宫之难,赵庄姬、栾氏(栾书)、郤氏(郤锜)诬陷赵同、赵括谋反,一起被害。韩厥为了报答赵衰之恩,向晋景公推荐赵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武承袭赵氏家族。《左传》与《史记·赵世家》的不同点:赵朔、赵婴没有被杀。赵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没有赵氏孤儿最核心的关于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史记·赵世家》是根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真实,是赵国君王避讳祖先的污点,《左传》的记载才能反映事情的真相。一个旁证是赵同、赵括在前597年—前583年之间都有活动的记载,所以他们应该死于前583年,即《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武复仇之年。
  3、《史记·赵世家》对“赵氏孤儿”的记载:
  赵武,又称赵文子(前598年-前541年)、赵氏孤儿。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女,史称赵庄姬(《史记·赵世家》记载为晋成公之女,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世人尊称赵孟,春秋时代晋国的执政大夫。赵氏为晋国世族,其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其祖父赵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其子赵成,字景叔,谥赵景子,其孙赵鞅。
  晋景公三年(前597),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氏势力。于是就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灭了赵氏全族。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妹妹的,当时怀有身孕,逃进王宫躲避。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当时,屠岸贾曾进宫搜索孤儿,赵朔妻把孤儿藏进裤档里,祝告说:“赵家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果然在搜索的过程中,孤儿就没有出声。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来。公孙杵臼为此献出了生命,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
  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晋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这次弭兵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一贯主张减轻各诸侯国对霸主的贡纳,加强礼仪方面的要求,各国都循礼行事,即可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早在晋平公十年(前548),他耖。说过:“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所以,向戌提出弭兵建议,晋国首先响应。在会盟中,赵武处处表现出息事宁人的态度,重信义,崇礼让,使弭兵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弭兵大会由晋、楚两国联合发起,共有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十国代表出席。大会约定晋、楚两国息兵停战,共作霸主。
  主持晋楚弭兵大会,是赵武平生所参加的一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赵武在诸侯国之间的影响,也增强了赵氏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晋平公十三年(前545),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经过一番对当时晋国政治形势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后来事实证明,延陵季子的论断完全切合实际。
  赵武执政期间,在内政外交上都奉行稳妥平和的政治路线,虽然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保存了晋国的实力,维持住晋国的霸主地位,在与楚国抗衡中并未明显处于下风,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故晋大夫祁午曾对赵武说:“师徒不顿,国家不罢(疲),民无谤言,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
  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再合诸侯,三合大夫”,多次会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晋平公十七年),还与楚、齐、宋、卫、陈、蔡、郑,许、曹等国在虢(东虢,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地会盟,重温宋国会盟时达成的协议,维护各诸侯国之间的休战状态。可能是与早年的颠沛流离有关,赵武晚年总觉得心身俱衰,委顿之色溢于言表,如对周王室使者刘定公说:“吾侪偷食(苟且偷生),朝不谋夕。”对秦国公子后子说:“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年)?”自感劳瘁,倦于勤政,应答宾客之际,流露出天年不永的症兆。赵武死后,谥为文子。赵武以后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家分晋。 真实的历史事件是怎么样的并不知道,不过史书上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晋国在位的晋国公,昏庸无能。过着游猎饮酒,骄奢淫秽的生活,宠信奸臣屠岸贾,并让他执掌兵权,委以重任,当了晋国的司寇。屠岸贾多年以前就与赵盾不和.在景公三年的时候屠贼又在景公面前说赵家的后代的坏话,加以陷害,晋景公不分青红皂白,居然亲信谗言,就派屠岸贾带兵抄斩赵家。
晋国当时有个大将 韩厥,得知屠岸贾要杀害赵家的消息,连夜到赵家去报信,劝告赵朔赶快 。找朔执意不从:“屠贼奉有君命,我们逃走又有何益处?只是我妻子身怀有孕,眼看就要分娩了,如果是个男孩,可以延续赵家烟火,为全家报仇雪恨,这点骨血,承望将军委曲保全,我虽死犹生!”
韩厥听了赵朔的话,感动的流着泪说:“你委托的事情,我一定尽力而为。”
赵朔的妻子叫庄姬,是晋景公的妹妹,他们的母亲成夫人还建在宫中。韩厥走后,赵朔对自己的夫人说:“大祸就要临头,我们不得不从长计议,你快进宫中躲避,我死后,你要多多保重。如果生个女儿,取名赵文;若是男儿,就取名赵武。儿女长成,一定为赵家报仇。”庄姬一旁听着,早已泣不成声。赵朔忍痛抚慰一番,忙唤家人程婴偷偷护送庄姬,趁夜间从后门逃进宫中躲藏起来。
次日天明,屠岸贾亲自带领兵士数百人,将赵朔居住的下宫,围了个水泄不通,把晋景公书写的罪状,高悬在下宫的大门上,以讨伐叛逆的名义,将赵家一族老幼男女三百多口全部杀死,直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屠岸贾大屠杀后清点尸体,发现没有庄姬,有报告说;“庄姬半夜逃入宫中。”屠岸贾感到是关紧要,心想;“公主怀孕临产,万一生个男孩定有后患。斩草要除根,无毒不丈夫。”屠贼下令收兵,拔马进宫搜查。
赵朔的妻子庄姬,晋景公的母亲成夫人的宠爱。当屠岸贾回宫追查庄姬时,晋景公不让他再提其事了。
过了几天庄姬果然生下个男孩。她的母亲成夫人吩咐宫女们,向宫外散布:庄姬生下一个女孩,降生不久就夭折了。屠岸贾对这个传言大为怀疑,竟不顾君臣之礼亲摔女仆数人,在宫里大肆搜寻。只因庄姬急中生智,将婴儿藏在裤里,辛亏还没有啼哭,才躲过屠贼的搜查。
屠岸贾找不到半点痕迹,扫兴地离宫而去,但心中仍有一个疑团。他一方面派人在宫中严加看守,凡出入着都要仔细盘查;另一方面,贴出悬赏告示:“谁要报告孤儿的真情,赏黄金千两;如果知情不报,或窝藏反贼,全家处斩。”
赵家的心腹家人公孙杵臼和程婴二人,通过宫女给庄姬送信探听实情,庄姬写了个“武”字传出,暗示生了个男孩。程婴和公孙杵臼看来,喜不自禁,又进一步商量救孤儿出宫的办法,杵臼对程婴说;“我想法找个新生婴儿,假称是赵氏孤儿,我抱他到阴山中躲避,由你到屠贼面前出首,这样就可以吸引屠贼的注意力,在托韩将军从宫中偷出赵氏孤儿,由你抚养成人。”程婴很赞成这一办法,说;“我妻正好新生一子,于赵家婴儿的生期相近,可以顶替。只是……你犯了藏孤的罪行,必然死在我的前头,我于心不忍啊。”说着竟大哭起来。杵臼安慰的说;“大丈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千古流芳的好事,快快不要为我而哭。”
当天夜里,月黑天焦。程婴抱着自己的亲生儿子交给杵臼,然后又到韩厥家里,说了救孤的计谋。韩厥听了赞不绝口,说;“庄姬正有救孤之计。”两人约定停当,分头去办。
第二天程婴就在大街市上扬言;“图司寇要想得到赵氏孤儿,决不能死盯着宫中不放。”混在人群中的屠家密探,马上抓住这个线索,如获至宝,迅速将程婴引到屠府,去见屠岸贾。屠贼问他姓甚名谁,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我姓程名婴,和公孙杵臼一同侍候赵家。公主生下孩子,就派宫女抱出宫门,托付我俩窝藏。我怕事情败露,全家遭罪,所以才来告发。”屠贼急不可待的逼问;“孤儿现在何处?”程婴说;“已经抱往首阴山司寇必须赶快捉拿。”屠贼听了将信将疑,心急火燎马上亲率家丁三千多人,让程婴在前面带路,直奔首阴山。果然在山中找到了公孙杵臼和孤儿。屠贼见了,咬牙切齿,凶狠残暴地杀死杵臼,举起孤儿,摔死在地。
屠岸贾在首阴山摔死孤儿的消息,已在城中迅速传开,那宫门上盘查也开始松懈起来,韩厥抓住有利时机,叫心腹家人,装扮成山野医生,进宫看病。还特意写了个“武”子,贴在药箱之中,让医生将孤儿带出宫去,交给韩厥。
程婴从首阴山回来,赶紧去找韩厥,韩厥将赵氏孤儿托付于他。程婴抱着孤儿辗转千里,从现在的晋南绎县一带逃到盂县境内。逃跑中走到盂县王村乡的黄安山时,程婴由于慌张,将怀中的婴儿坠落马鞍,后来这个山就起名叫做“慌鞍”,后来演变为现在的“黄安山”
现在盂县苌池乡神泉,有一处叫“宝剑口”的地方,传说程婴曾在那里丢失过一柄宝剑,所以叫成“宝剑口”。藏山至今有一处山洞,名叫“藏孤洞”就是程婴与孤儿一行,在此避难十五年的所在。十五年之后,赵氏的孤儿赵武,在程婴,韩厥的帮助下终于报仇雪恨,屠岸贾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古代人民群众为了祭祀赵氏孤儿,以及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忠臣义士,于是建造了藏山庙。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当地人民还沿袭着游山纪念古人的风俗。   在《史记》中记载,赵盾死了之后,赵朔承袭了爵位,但是屠岸贾对这个情况不满意,发动了对赵氏的攻击。赵朔不愿意逃亡,屠岸贾没有经过晋景公的同意,就包围了赵朔的居所,杀死了赵朔的几个叔叔,而且还灭了赵氏的族,在这场灾难中只有赵朔的妻子、赵朔的门客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好友程婴活了下来,后来赵朔的妻子怀孕躲到晋国的皇宫中,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赵氏孤儿。

  屠岸贾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进宫找这个孩子的下落,但是赵朔妻子兵行险招,最终保护了这个婴儿。公孙杵臼与程婴两个人就找了一个婴儿,把他打扮成赵氏孤儿的样子。但是这个时候程婴突然对屠岸贾说,只要给他千金,就把孩子的下落告诉屠岸贾。屠岸贾给了程婴千两黄金,程婴就把屠岸贾带到了公孙杵臼家门口,气的公孙杵臼破口大骂。两个人唱了一出双簧,屠岸贾最后杀死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孩子。就这样赵氏孤儿被程婴藏在了山中,最后长大了成为了晋国的大夫赵武。

历史上有赵氏孤儿这个事情

提起赵氏孤儿,在我国民间,稍微有点历史常识和兴趣的人们对这个名字必定十分熟悉。这一桩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事件,两千多年来能盛传不衰,还要记在司马迁的功劳簿上。当然他是整理周秦诸家的记录,最后成文于《史记》,但正是这部巨著的系统性,才使许多历史典故,成为了朝房、私塾、文著直至舞台、田间正统讲学和演唱评说的不朽素材,赵氏孤儿那脍炙人口的故事即为其一。


简单地说,据《左传》和《国语》记载:晋文公时代赵氏家族在晋国崛起,赵盾担任晋国正卿,赵盾的儿子赵朔拥有重位并娶了晋成公的女儿庄姬为妻,生下儿子赵武。赵朔去世两年后,他的叔叔赵婴与其寡妻庄姬通奸,被赵氏家族流放到齐国并杀死赵婴,引起了庄姬的怀恨。

三年后,庄姬联合了对赵氏家族怀有仇恨的栾氏和郤氏家族,向晋成公进谗言说赵家要叛乱,赵氏家族因此被诛灭。而庄姬与当时至少已有6岁的儿子赵武住在晋景公宫中,安然无恙。约两年后,晋景公接受了韩氏家族首领韩厥的建议,恢复了赵氏的地位,“赵氏孤儿”赵武于是继承了赵氏在三军六卿中的高位,为这段血腥的爱恨情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到了西汉前期,当司马迁著《史记》时,则根据战国以来的传说杜撰了新版“赵氏孤儿”,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表现的是以忠勇义气为核心,通过异乎寻常的忍辱负重,最后成就一番大业的主题。这显然与司马迁本人的屈辱经历有关。

实际上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这都是司马迁根据先秦传说编写的。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压根儿就没有这些人,也不存在赵武的复仇。但恰恰是这个杜撰的故事影响后世至今。成为电影《赵氏孤儿》的蓝本。

扩展资料:

‘’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

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有,但故事与史实是有不同的
历史
先说说赵氏孤儿主人翁,他的名字叫:赵武。
之前讲过,晋国因周武王“桐叶封弟”这样一句玩笑话而成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到了晋献公这一代,因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姬重耳(即后来春秋霸主晋文公)带着随从经过19年流亡生涯后回到晋国,即位国君。
跟随晋文公的人当中,就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赵衰。是晋文公能够返回晋国当上国君最关键的人物。这个赵衰就是赵武的太爷爷,赵家和晋国君王核心人物图:
赵衰—赵盾—赵朔—赵武。
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灵公的叔叔)—晋景公。
当国君后的晋文公组阁,当年跟随他一起吃苦的兄弟们理所当然的都得到了重用,晋文公还开创了一项新的政治制度——三军六卿制。这个制度为200年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
六卿最开始有11个家族,都是当年跟随文公的家族,一下子成为了晋国最显赫的家族,也成为了晋国最核心的权力阶层。
最开始,这11个家族轮流坐庄,执政晋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等工作。
当然这11个家族后来互相火并,最后剩下三个——韩、赵、魏,这三家就把晋国给瓜分为三个以宗族姓氏为名的国家,即韩国、赵国、魏国,史学界一般把“三家分晋”看作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赵氏孤儿就是发生在家族火并的前一阶段。
大概故事是这样的,赵衰、赵盾这两代在晋国显赫一时,当然对其他家族也采取了一些打压态势,因此家族与家族之间结下了仇恨。
按照《左传》的说法,到了晋成公时期,赵盾因为有功,而且也主推晋成公即位,因此赵盾跟晋成公成为儿女亲家,晋成公就把女儿赵庄姬(晋景公姐姐)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但婚后的赵朔没两年就死了,守寡的赵庄姬跟赵盾的弟弟、赵朔的叔叔赵婴奇通奸,被发现后,赵婴奇被同族兄弟赵同、赵括驱逐到齐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便向弟弟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晋景公因此时权力被架空,于是想借机削弱赵家势力。
与赵氏家族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晋景公派人灭赵家族人。当时赵武跟着母亲赵庄姬住在宫里,幸免于难。
赵家被灭族事件史称“下宫之难”。
赵家仅剩赵武这一孤儿,即赵氏孤儿!
太史公《史记》记载与《左传》有出入,后来元剧和电影等又不断演化,演绎出反派人物屠岸贾屠杀赵家300族人以灭族,杀死全国半岁以上一岁以下儿童以斩草除根,赵庄姬遗腹子的赵武被夫公孙杵臼、程婴等几股正面势力合力营救,长大后赵武报仇雪恨和复兴赵族的传奇故事。
赵武长大后,在多人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再次复兴了赵氏家族,经过四代的积蓄和发展,赵氏家族再次成为晋国政坛最重要的政治势力,辅佐几代晋国国君多次奠定霸业!

历史上有赵氏孤儿这个事情

提起赵氏孤儿,在我国民间,稍微有点历史常识和兴趣的人们对这个名字必定十分熟悉。这一桩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事件,两千多年来能盛传不衰,还要记在司马迁的功劳簿上。当然他是整理周秦诸家的记录,最后成文于《史记》,但正是这部巨著的系统性,才使许多历史典故,成为了朝房、私塾、文著直至舞台、田间正统讲学和演唱评说的不朽素材,赵氏孤儿那脍炙人口的故事即为其一。


简单地说,据《左传》和《国语》记载:晋文公时代赵氏家族在晋国崛起,赵盾担任晋国正卿,赵盾的儿子赵朔拥有重位并娶了晋成公的女儿庄姬为妻,生下儿子赵武。赵朔去世两年后,他的叔叔赵婴与其寡妻庄姬通奸,被赵氏家族流放到齐国并杀死赵婴,引起了庄姬的怀恨。

三年后,庄姬联合了对赵氏家族怀有仇恨的栾氏和郤氏家族,向晋成公进谗言说赵家要叛乱,赵氏家族因此被诛灭。而庄姬与当时至少已有6岁的儿子赵武住在晋景公宫中,安然无恙。约两年后,晋景公接受了韩氏家族首领韩厥的建议,恢复了赵氏的地位,“赵氏孤儿”赵武于是继承了赵氏在三军六卿中的高位,为这段血腥的爱恨情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到了西汉前期,当司马迁著《史记》时,则根据战国以来的传说杜撰了新版“赵氏孤儿”,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表现的是以忠勇义气为核心,通过异乎寻常的忍辱负重,最后成就一番大业的主题。这显然与司马迁本人的屈辱经历有关。

实际上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这都是司马迁根据先秦传说编写的。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压根儿就没有这些人,也不存在赵武的复仇。但恰恰是这个杜撰的故事影响后世至今。成为电影《赵氏孤儿》的蓝本。

扩展资料:

‘’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

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真的有此事。

赵氏孤儿:

晋景公树立国君权威,收侈卿的目的已达到,复立赵武。这时的赵武十岁左右。一个未成年的娃娃如何能够把持这样室破堂空的家庭?

赵武年幼,不能持家,内外倚靠赵旃打理,幸赵旃在下宫之难后变得成熟,不再像年轻时张狂跋扈,也失去了跋扈的资本。

前581年,景公梦魇缠身,梦见厉鬼,忧郁成病,遂命太子州蒲监国。半年后,晋景公猝死于厕,州蒲嗣位,是为晋厉公。

景公末年,赵氏已无足轻重。八卿之中,栾、韩、二郤皆属公室,二荀为远支,除掉赵氏之后,晋景公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晋公族复强。

厉公年轻,未有政治资历,对臣下的控制、驾驭力度不如乃父,栾书为政,三郤荫公室,对外以和为贵,先后与秦、楚缔结盟约,后又于麻隧、鄢陵击败秦、楚。

厉公欲重夺大权,而国内侈卿林立,尤以栾氏、郤氏为首。只有启用一批忠于国家,反感栾、郤的贵族,厉公才能够与侈卿逐力。

扩展资料:

‘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

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

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元杂剧《赵氏孤儿》、今人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等文学作品通过戏剧、电影对“赵氏孤儿”的故事多方演绎,但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不可当作历史事实。
  一、历史上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即赵武。赵武,嬴姓赵氏。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移居宫中。后下宫之难,赵氏灭族,赵武独存。前573年,晋悼公以之为卿。 公元前548年,继范宣子执政,晋再修文德,弃征战,赵武尊王室,与楚弭兵。晋楚分霸,中原始宁。赵武秉承悼公遗志,与韩起、魏舒克制范、荀。然国资蓄于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职,而公室腐败,国家险象环生令赵武痛不欲生。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二、参考资料:
  1、赵献文子武,晋国赵氏复兴的关键人物,九死一生,大难不死,他让赵氏再度复苏。嗣位之初,以赵旃持家,依韩厥接济,才得以维系,步履维艰。困境之中入仕,受士燮、张老等贤臣启蒙,立志匡扶社稷。后晋悼公立,提拔为卿,赵武备受青睐,与韩起携手共进。前562年,郑降晋师,悼公霸业遂成,欲与赵武、韩起共创盛世,却因为悼公的早亡而流产。晋国痛失前程。前548年,赵武执政,他顺应历史潮流,力主弭兵,修文德、偃征战,为中原赢得了宝贵的和平,为世卿世禄制的完善进而蜕变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并完成了上天交予他的历史使命。暮年的赵武,尊王室、侍平公,敬诸卿,合诸侯,友嬴秦、礼荆楚,赢得了世人的广为称赞。然作为世卿,却无法根除世卿世禄制对晋国宗庙的危害,无奈于公室的衰败而痛不欲生,最终作茧自缚,郁郁而终。
  2、《左传》上并无屠岸贾其人,造就赵孤的元凶是赵武的母亲、赵朔的遗孀庄姬。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赵婴被赵同、赵括驱逐到了齐国。前583年,下宫之难,赵庄姬、栾氏(栾书)、郤氏(郤锜)诬陷赵同、赵括谋反,一起被害。韩厥为了报答赵衰之恩,向晋景公推荐赵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武承袭赵氏家族。《左传》与《史记·赵世家》的不同点:赵朔、赵婴没有被杀。赵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没有赵氏孤儿最核心的关于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史记·赵世家》是根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真实,是赵国君王避讳祖先的污点,《左传》的记载才能反映事情的真相。一个旁证是赵同、赵括在前597年—前583年之间都有活动的记载,所以他们应该死于前583年,即《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武复仇之年。
  3、《史记·赵世家》对“赵氏孤儿”的记载:
  赵武,又称赵文子(前598年-前541年)、赵氏孤儿。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女,史称赵庄姬(《史记·赵世家》记载为晋成公之女,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世人尊称赵孟,春秋时代晋国的执政大夫。赵氏为晋国世族,其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其祖父赵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其子赵成,字景叔,谥赵景子,其孙赵鞅。
  晋景公三年(前597),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氏势力。于是就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灭了赵氏全族。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妹妹的,当时怀有身孕,逃进王宫躲避。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当时,屠岸贾曾进宫搜索孤儿,赵朔妻把孤儿藏进裤档里,祝告说:“赵家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果然在搜索的过程中,孤儿就没有出声。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来。公孙杵臼为此献出了生命,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
  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晋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这次弭兵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一贯主张减轻各诸侯国对霸主的贡纳,加强礼仪方面的要求,各国都循礼行事,即可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早在晋平公十年(前548),他耖。说过:“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所以,向戌提出弭兵建议,晋国首先响应。在会盟中,赵武处处表现出息事宁人的态度,重信义,崇礼让,使弭兵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弭兵大会由晋、楚两国联合发起,共有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十国代表出席。大会约定晋、楚两国息兵停战,共作霸主。
  主持晋楚弭兵大会,是赵武平生所参加的一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赵武在诸侯国之间的影响,也增强了赵氏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晋平公十三年(前545),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经过一番对当时晋国政治形势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后来事实证明,延陵季子的论断完全切合实际。
  赵武执政期间,在内政外交上都奉行稳妥平和的政治路线,虽然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保存了晋国的实力,维持住晋国的霸主地位,在与楚国抗衡中并未明显处于下风,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故晋大夫祁午曾对赵武说:“师徒不顿,国家不罢(疲),民无谤言,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
  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再合诸侯,三合大夫”,多次会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晋平公十七年),还与楚、齐、宋、卫、陈、蔡、郑,许、曹等国在虢(东虢,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地会盟,重温宋国会盟时达成的协议,维护各诸侯国之间的休战状态。可能是与早年的颠沛流离有关,赵武晚年总觉得心身俱衰,委顿之色溢于言表,如对周王室使者刘定公说:“吾侪偷食(苟且偷生),朝不谋夕。”对秦国公子后子说:“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年)?”自感劳瘁,倦于勤政,应答宾客之际,流露出天年不永的症兆。赵武死后,谥为文子。赵武以后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家分晋。 真实的历史事件是怎么样的并不知道,不过史书上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晋国在位的晋国公,昏庸无能。过着游猎饮酒,骄奢淫秽的生活,宠信奸臣屠岸贾,并让他执掌兵权,委以重任,当了晋国的司寇。屠岸贾多年以前就与赵盾不和.在景公三年的时候屠贼又在景公面前说赵家的后代的坏话,加以陷害,晋景公不分青红皂白,居然亲信谗言,就派屠岸贾带兵抄斩赵家。
晋国当时有个大将 韩厥,得知屠岸贾要杀害赵家的消息,连夜到赵家去报信,劝告赵朔赶快 。找朔执意不从:“屠贼奉有君命,我们逃走又有何益处?只是我妻子身怀有孕,眼看就要分娩了,如果是个男孩,可以延续赵家烟火,为全家报仇雪恨,这点骨血,承望将军委曲保全,我虽死犹生!”
韩厥听了赵朔的话,感动的流着泪说:“你委托的事情,我一定尽力而为。”
赵朔的妻子叫庄姬,是晋景公的妹妹,他们的母亲成夫人还建在宫中。韩厥走后,赵朔对自己的夫人说:“大祸就要临头,我们不得不从长计议,你快进宫中躲避,我死后,你要多多保重。如果生个女儿,取名赵文;若是男儿,就取名赵武。儿女长成,一定为赵家报仇。”庄姬一旁听着,早已泣不成声。赵朔忍痛抚慰一番,忙唤家人程婴偷偷护送庄姬,趁夜间从后门逃进宫中躲藏起来。
次日天明,屠岸贾亲自带领兵士数百人,将赵朔居住的下宫,围了个水泄不通,把晋景公书写的罪状,高悬在下宫的大门上,以讨伐叛逆的名义,将赵家一族老幼男女三百多口全部杀死,直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屠岸贾大屠杀后清点尸体,发现没有庄姬,有报告说;“庄姬半夜逃入宫中。”屠岸贾感到是关紧要,心想;“公主怀孕临产,万一生个男孩定有后患。斩草要除根,无毒不丈夫。”屠贼下令收兵,拔马进宫搜查。
赵朔的妻子庄姬,晋景公的母亲成夫人的宠爱。当屠岸贾回宫追查庄姬时,晋景公不让他再提其事了。
过了几天庄姬果然生下个男孩。她的母亲成夫人吩咐宫女们,向宫外散布:庄姬生下一个女孩,降生不久就夭折了。屠岸贾对这个传言大为怀疑,竟不顾君臣之礼亲摔女仆数人,在宫里大肆搜寻。只因庄姬急中生智,将婴儿藏在裤里,辛亏还没有啼哭,才躲过屠贼的搜查。
屠岸贾找不到半点痕迹,扫兴地离宫而去,但心中仍有一个疑团。他一方面派人在宫中严加看守,凡出入着都要仔细盘查;另一方面,贴出悬赏告示:“谁要报告孤儿的真情,赏黄金千两;如果知情不报,或窝藏反贼,全家处斩。”
赵家的心腹家人公孙杵臼和程婴二人,通过宫女给庄姬送信探听实情,庄姬写了个“武”字传出,暗示生了个男孩。程婴和公孙杵臼看来,喜不自禁,又进一步商量救孤儿出宫的办法,杵臼对程婴说;“我想法找个新生婴儿,假称是赵氏孤儿,我抱他到阴山中躲避,由你到屠贼面前出首,这样就可以吸引屠贼的注意力,在托韩将军从宫中偷出赵氏孤儿,由你抚养成人。”程婴很赞成这一办法,说;“我妻正好新生一子,于赵家婴儿的生期相近,可以顶替。只是……你犯了藏孤的罪行,必然死在我的前头,我于心不忍啊。”说着竟大哭起来。杵臼安慰的说;“大丈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千古流芳的好事,快快不要为我而哭。”
当天夜里,月黑天焦。程婴抱着自己的亲生儿子交给杵臼,然后又到韩厥家里,说了救孤的计谋。韩厥听了赞不绝口,说;“庄姬正有救孤之计。”两人约定停当,分头去办。
第二天程婴就在大街市上扬言;“图司寇要想得到赵氏孤儿,决不能死盯着宫中不放。”混在人群中的屠家密探,马上抓住这个线索,如获至宝,迅速将程婴引到屠府,去见屠岸贾。屠贼问他姓甚名谁,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我姓程名婴,和公孙杵臼一同侍候赵家。公主生下孩子,就派宫女抱出宫门,托付我俩窝藏。我怕事情败露,全家遭罪,所以才来告发。”屠贼急不可待的逼问;“孤儿现在何处?”程婴说;“已经抱往首阴山司寇必须赶快捉拿。”屠贼听了将信将疑,心急火燎马上亲率家丁三千多人,让程婴在前面带路,直奔首阴山。果然在山中找到了公孙杵臼和孤儿。屠贼见了,咬牙切齿,凶狠残暴地杀死杵臼,举起孤儿,摔死在地。
屠岸贾在首阴山摔死孤儿的消息,已在城中迅速传开,那宫门上盘查也开始松懈起来,韩厥抓住有利时机,叫心腹家人,装扮成山野医生,进宫看病。还特意写了个“武”子,贴在药箱之中,让医生将孤儿带出宫去,交给韩厥。
程婴从首阴山回来,赶紧去找韩厥,韩厥将赵氏孤儿托付于他。程婴抱着孤儿辗转千里,从现在的晋南绎县一带逃到盂县境内。逃跑中走到盂县王村乡的黄安山时,程婴由于慌张,将怀中的婴儿坠落马鞍,后来这个山就起名叫做“慌鞍”,后来演变为现在的“黄安山”
现在盂县苌池乡神泉,有一处叫“宝剑口”的地方,传说程婴曾在那里丢失过一柄宝剑,所以叫成“宝剑口”。藏山至今有一处山洞,名叫“藏孤洞”就是程婴与孤儿一行,在此避难十五年的所在。十五年之后,赵氏的孤儿赵武,在程婴,韩厥的帮助下终于报仇雪恨,屠岸贾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古代人民群众为了祭祀赵氏孤儿,以及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忠臣义士,于是建造了藏山庙。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当地人民还沿袭着游山纪念古人的风俗。 应该有,在左传和史记中都有记载, 只不过内容有差异. 再加上历代的演义,这个故事已经很难还原原来的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