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包拯一生中断过哪些奇案呢(开封府冷公子是谁)

  • 雪林海原7134雪林海原7134
  • 影视
  • 2023-01-07 07:09:04
  • -

包拯可能和你印象中的不同,首先,包拯是一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是一个知县。书香门第的包拯很争气,29岁时,包拯中了进士,后来和他爹一样,被朝廷任命为建昌县的知县。在得知父母生病的时候,包拯辞掉了官职专门在家中侍奉父母。五年之后,包拯的父母去世,为此包拯守孝三年,随后又去了天长县做官。

包拯会断案是真的。在正史的记载中,“割牛舌案”、“匿金案”、“真假太子案”都是包拯断过的奇案,尤其是“真假太子案”让包拯一夜成名,获得了神探的称号。

真假太子案

宋仁宗二年四月,东京汴梁一个叫做冷清的人宣称自己是“皇子”,并要求官府对其认祖归宗。此事引起了很大的舆论关注。随即,开封府下令逮捕冷清,并且开始了审理。宋仁宗并没有儿子,开封府的人认为冷清是在“招摇撞骗”。

案子审理时,开封府没想到的是,自称皇子的冷清根本就不下跪,而且,他还对开封府的官员恐吓,要求开封府向其下跪。之后,冷清拿出了一块龙凤绣的肚兜,称肚兜是自己的母亲当宫女时临幸获得皇帝赠送的证物。

开封府也不敢怠慢,只好将这个肚兜转交给了皇帝。宋仁宗在知道相关消息后,也大吃一惊,毕竟自己没有儿子,难道是自己以前出游时的风流债?宋仁宗下令一定要严加审查,找出真相。

开封府的官员知道皇帝的意思之后,也不敢怠慢,但是,案子却陷入了僵局,谁也不敢得罪。后来,是案子转交给了包拯。包拯调查了后法宣,冷清说的自己的母亲年轻时确实是在宫内待过,并且也确实得到过宋仁宗的临幸,但是,冷清可以确定并不是皇帝的儿子。为什么呢?

当时,调查发现皇宫发生过一次火宅,皇帝下令放一批宫女出宫,其中就有冷清的母亲。出宫后,冷清的母亲嫁给了一个叫冷绪的人,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是出生在冷清的前面,如果依据出生的时间来看,冷清的母亲与皇帝风流之后生出的孩子应该是这个女儿才对,而不是后来出生的冷清。因此,包拯的结论是:冷清没有可能是皇子。

但是,这场骗局并不是偶然,包拯审查了案件发现这是一起预谋的骗局,而幕后黑手就是一个叫全大道的和尚,这人专门喜欢招摇撞骗,精心策划了一场惊天骗局。案子告破之后,包拯要求斩杀冷清和全大道,以免再次发生这种舆论事件,宋仁宗随后同意。

其实,包拯是一个耿直的官员,当时历史解读,只要有利于国家的政策,包拯就会支持,反之反对。也是这个原因,包拯的官做得越来越大,抨击的政策越来越多。据说,包拯的一生都在弹劾官员,因为他的弹劾而丢失官职的有三十多人,很多都是高官,其中就包括了宋仁宗的国丈爷。

当时,宋仁宗最宠爱的是张贵妃,为了获取张贵妃的欢心,宋仁宗将她的伯父张尧佐连升了四级。包拯看到后不满,马上上书要求弹劾张尧佐。但是,宋仁宗默不作声。包拯与宋仁宗理论,吐沫星子直接喷在了宋仁宗的脸上,而宋仁宗并不生气,只是将衣袖拂去了口水,并没有治包拯的罪。

宋仁宗实际上也知道包拯的耿直,内心里骑虎难下,又不好拂了包拯的请求。好在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识趣,自己主动找了一个台阶下,当起了和事佬,请求辞去了官职。包青天的美名也是这时候在民间流传。

狸猫换太子,
陈世美与秦香莲案
包大人执法如山,不怕丢乌纱,硬是顶着国太、公主的天大压力,杀了那负心欺君的陈世美,演出一幕流传千古的"铡美案"。
乌盆记
定远县小沙窝村有一老者,姓张,排行老三,以打柴为生,人称“别古”-与众不同谓之“别”,不合时宜谓之“古”。此人耿直,好行仗义。一日,闲暇无事,偶然想起:“三年前东塔湾赵大欠我一担柴火钱,四百有零,今日无事,何不走走。”于是拄了竹杖,到了赵大的门首,只见房舍焕然一新,不敢敲门, 问了邻舍之人,方知是赵大发了财,如今都称他“赵大官人”了。老头子听了,不由得心中纳闷,暗想道:“赵大这小子,长处掐,短处捏,连柴火钱都赊着,他怎么会突然发财呢?”转到门口,便将竹杖敲打那门,口中叫道:“赵大!赵大!”只听里面答应道:“是谁这么大叫大嚷的?”门打开,只见赵大衣帽鲜明,果然不是先前光景。赵大见是张三,连忙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张大哥啊!请到家里坐”。正说间,只见走出一个妇人来,打扮得怪模怪样的,捏着腔儿问道:“官人,你同谁说话呢?”张三一见,向着赵大道:“好呃!你还干这个营生呢!怪得发财!”赵大道:“你休得胡说,这是你弟妹。”张三无奈,只得随着进来。只见一摞一摞的瓦盆,堆得不少,彼此让座,赵大叫妇人倒茶。张三道:“我不喝茶,你该我的四百多文钱,总要还我的,不用闹这些软局子。”赵大道:“张大哥,你放心,哪能短了你的区区四百多文钱!”张三道:“大兄弟如今发了,还把四百钱瞧在眼里!”说话间,只见赵大拿了四百钱递与张三。张三接过,揣在怀中,站起身来说:“不是我爱小,我上了年纪的人,夜里时常起夜,你把那小盆子给我一个,就算该我的零钱罢,从此两下开交。”赵大道:“你还是如此的倔强!这些盆子俱是拣选出来的,并无沙眼,你挑一个就是了。”张三挑了一个,夹在怀中,转身就走,也不告别,径自去了。
一天夜里,张别古在似梦非梦中听见盆子叫唤道:“我是扬州客人,你如何向我口中小便?”张别古大惊,问道:“这盆子,你若是冤枉,请分明说来,我与你申雪。”乌盆遂答道:“我是扬州人,姓李名浩,本是做缎行生意,只因乘骡回家,行李沉重,那日天晚,在赵大家借宿,不料赵大夫妻好狠,将我杀害,谋了资财,又将我血肉骨胳烧化,和泥做成这盆子,望求老伯替我在包公座下申明此冤,报仇雪恨,就是冤魂在九泉之下,也是感恩不尽的!”张别古醒来,越想越觉得个中必有蹊跷。可怜那李浩,无缘无故被恶人所害不觉动了他的侠义心肠。
次日,遂带这盆子去县府首告。包公问其备细,张三将赵大夫妻情况及夜来乌盆所言诉说一遍,包公遂唤手下将乌盆携进阶下问之,乌盆全不答应,包公怒道:“你这老头儿将此妖惑官府,还不速速退去。张三被责,将乌盆带回家下,悔恨不已。夜来盆子又叫道:“老者休闷,今日见包公,因无衣裳盖掩,这冤枉难诉。愿以衣裳借我,再去见包公,待我一一陈诉,决无异说。”张三不得已,次日以衣裳掩盖乌盆,去见包公,诉说详情。包公又问之,盆子哭诉冤情,发出的叽里咕噜声音,众人皆懵然不知所云,唯包公大骇。遂贴出告示:三日后,包公审乌盆案。包公这时把随从丁千、丁万唤到跟前,附耳吩咐数语。
赵大村上的人,闻得包公老爷要审乌盆,谁不觉得稀奇新鲜?男女老少议论纷纷。赵大夫妻听了吓得心惊肉跳。
三日后,公差押赵大夫妻二人到堂,包公细问杀李浩因由,二人不肯招认。包公唤出丁千、丁万当堂把赵大夫妻夜间对话陈述一遍,二人吓得浑身哆嗦,直喊要喝水。包公令收入监中跟勘。将夫妻二人分开问之。先问其妻,包公道:“你二人将李浩谋杀了,夺取黄金百两,将他烧骨为灰,和泥作盆。黄金是你收藏了,你夫分明认着,你还抵赖什么?”其妻惊恐,遂告包公道:“是有金百两埋在墙中。”公差果于墙中取出黄金。包公问赵大:“你妻子却取得黄金百两在此,分明是你二人谋死,还不招认!”二人面面相觑,只得招认了。包公判二人谋财害命,俱以死罪斩讫;“别古”首告得实,赏银二十两;将乌盆并原劫银两,着令李浩亲族领回葬之。
包公审驴
故事背景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刘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刘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包公审石头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孩,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日子可不好过了。小孩每天一早起来,提着一篮油条,一边跑,一边嚷:“卖油条咯,卖油条咯:又香又脆的油条,两个铜钱买一根。”有一天,他把油条全卖完了,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把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一个的数了一遍,正好一百个。他卖油条,把一双手弄得油乎乎的,用手数铜钱,把铜钱也弄得油乎乎的。他瞧着这些油乎乎亮闪闪的铜钱,可高兴了,心想:“今天卖了一百个钱,可以给妈妈买药了。”
小孩跑了一个上午,可累坏了,他把头一歪,靠在石头上,就呼呼地睡着了,睡了好一会儿才醒来。“哎呀,我得赶快给妈妈买药去了。”小孩站起来一看,糟了,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也没有了。小孩又着急,又伤心,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时候,正好包公带了人马打这儿走过。包公是什么人呀?包公是个官,黑脸黑胡子,人家叫他“包老黑”,又叫他“黑包公”,他办事公道,又很聪明。包公看见小孩哭得很伤心,就问他:“小孩,你为什么哭呀?”“我卖油条得的钱不见了,呜——呜。”“谁偷了你的钱?”“不知道。我靠在这块石头上睡着了,醒来一看,钱就不见了。呜——呜。” 包公想了一想说:“我知道了,一定是这块石头偷了你的钱,我来审问这块石头,叫它把钱还给你。”人们听说包公要审问石头,觉得很奇怪,都跑来看热闹。包公对那块石头说:“石头,石头,小孩的铜钱,是不是你偷的?”石头会说话吗?不会。包公又问了:“石头,石头,小孩的铜钱,是不是你偷的?快说,快说!”石头还是一声不响,它不会说话呀。包公发火了:“石头,石头,你不说实话,打烂你的头。”手下的人听包公这么一说,就拿起棍子,劈里啪啦地打起石头来,一边打,一边喊:“快说,快说!” 看热闹的人哄的笑起来了,唧唧喳喳地说:“石头怎么会偷钱?”“石头怎么会说话?”“人家都说包公聪明,原来是个胡涂蛋!”包公听了很生气,就说:“我在审问石头,你们怎么说我的坏话。哼,你们每个人都得罚一个铜钱!”包公叫手下的人借来一只盆子,倒上水,让看热闹的人往盆子里丢一个铜钱。看热闹的人没办法,只好排着队每人往盆子里丢一个铜钱,“扑通,扑通,扑通……”有一个人刚把铜钱丢进盆子里去,就给包公叫手下的人抓住了。 包公指着这个人说:“你是小偷,你偷了小孩卖油条得来的铜钱!”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呀?包公说:“你们瞧,只有他丢下的铜钱,水面上浮起了一层油,他的铜钱一定是趁小孩睡觉的时候偷来的。” 那个小偷没办法,只好把一百个铜钱还给小孩。 大家都说,包公真聪明。 一、包公简介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二、审理的奇案及内容
1、情花劫
宋朝时代,湖广均州府有一个叫做秦香莲的妇女,她的丈夫陈世美上京赶考,一去三年无音信。秦香莲在家里含辛茹苦,穷耕苦织,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不料连年灾荒,公婆都饿死了。秦香莲草草埋葬了两个老人,然后带领着儿子冬哥和女儿春妹,一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汴梁)来找寻自己的丈夫。秦香莲到京城的第一天,就从客店店主张元龙的口中打听到陈世美已经中了状元,并且被招为驸马。香莲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又喜又惊:喜的是丈夫的下落已明,惊的是陈世美做了驸马。第二天早晨,张元龙带着秦香莲母子三人到驸马府——紫墀宫找陈世美,但陈世美却不让他们进宫。后来,由于门官的帮助,秦香莲才闯进宫去。在紫墀宫里,秦香莲见到了离别三年的丈夫。陈世美不肯收留香莲母子,要把他们撵出宫去。当时,秦香莲心中虽然很痛苦,但仍然向陈世美诉说家乡连遭灾荒和公婆双双饿死的不幸,希望陈世美能认下妻子儿女。面对着父母恩、夫妻情、儿女爱,陈世美也稍有感动。但当他一摸到自己头上戴的乌纱帽和身上穿的蟒龙袍,想到了与皇姑成婚后的荣华富贵,便又狠心地把秦香莲母子赶出宫去。秦香莲被赶出宫后,在街上遇见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龄朝罢回府,便拦轿控告陈世美。王延龄很同情秦香莲的遭遇,便给她出了一条计策,叫香莲假扮做一个卖唱的,在陈世美寿诞之日入宫唱诉。香莲到京的第三天,正是陈世美寿辰之日,紫墀宫张灯结彩,鼓乐齐奏,贺客满堂。宰相王延龄亦借贺寿为名,带着香莲进宫去在筵席前卖唱。尽管秦香莲一字一泪的哭诉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难以至泣不成声;尽管王延龄在旁多方婉言相劝,但陈世美却是狗肺狼心,无动于衷,他不但数次想将香莲赶出宫去,并且出言冲撞了王延龄。王延龄在盛怒之下,将自己的白纸扇一把交给秦香莲,嘱她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去告状。陈世美见王延龄气冲冲走出宫去,怕对自己不利。于是一面传话州司衙门,将香莲母子赶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宫中武士韩祺去追杀香莲、冬哥和春妹,企图灭口。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庙中,韩祺找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但经过香莲的诉述以后,韩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杀的并不是陈世美的什么仇人,而是陈世美的妻子儿女!韩祺左右为难:要杀香莲母子吗,不忍心下手,不杀吗,钢刀上又没有血迹做回证。最后,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义,韩祺终于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己则引刀自刎而死。香莲悲愤交加,咬牙切齿痛恨陈世美的恶行,她拿起了钢刀,急奔开封府去告状。这时候,开封府府尹包拯正从陈州放粮回来,一面让秦香莲去写状子,一面叫王朝去骗陈世美到开封府来。陈世美带了上方宝剑,气焰千丈地来与包拯相见。起初,包拯还正言相劝他认下香莲。陈世美却全不领情,不但坚决不认,并且倚仗皇权欺人。包公见陈世美执迷不悟,便传令击鼓升堂。在公堂上,秦香莲理直气壮地控诉了陈世美忘却父母、不认妻儿、杀妻灭子三大罪状;铁证如山。但陈世美却仗势不受开封府的审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凶杀害秦香莲,包拯忍无可忍,便喝令刽子手打落陈世美头上的乌纱帽,剥去他的蟒龙袍,用法绳把他捆绑了起来。跟随陈世美来的内侍见势不好,急忙跑回宫去报信。皇姑闻讯大惊,连忙摆了车辇,赶到开封府来讨人;但包拯却坚持不放陈世美,一定要为民伸冤。皇姑没有办法,只得回转车辇,去请她的母后。国太到了开封府,用威胁利诱都吓不倒包拯,便蛮不讲理,强夺冬哥和春妹;并且耍赖:不放陈驸马,就坐守开封府不回宫。包拯见国太变了脸,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得捧过自己的俸银三百两赠与香莲,劝她与儿女回家。秦香莲有冤无处诉,怨包拯也是个官官相护的人,并且退回银两。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他宁愿弃官丢职,也要为香莲伸冤。包拯不顾国太与皇姑的阻止,一手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喝令开斩!这个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杀妻灭子的陈世美,终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拯的虎头铡下!

2、双城记
柴王府的柴文意和杨家后代杨家宝和杨家生的对立,故事起因就是因为杨家宝被诬陷杀死柴家郡主柴文婷,因为这个事情闹的杨家差点被满门抄。后面的故事非常的精彩 杨家将都知道了就不多说了,柴家是为宋朝先祖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先祖对柴家很有感情,即使柴家有什么滔天大罪,也能免死, 柴文意也是包青天里唯一一个没有被铡死的人。

3、怒铡公孙
包公等出巡至宝来县,公孙策私自夜行遇袭,幸展昭相救,并揭发幕后主使为当地富绅朱明德。朱知事败,求助王爷,并找公孙对质。原来公孙当年曾为当地医师,朱妻重病而亡,朱把一切归罪于公孙见死不救。而与公孙曾是恋人的王妃翠英闻得此消息感震惊。验尸后发觉朱夫人胃部骨头间有一团铅砂,朱认定是公孙的药所致,王爷命包拯速查出真相。
4、狸猫换太子
那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死后的事情。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很显然,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于是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林。陈林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宫抚养。再说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乃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当刘后行知李妃生的儿子并未死时,乃将他收来抚养,并让他补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宫与生母李妃见了面,母子天性,两人都面带泪痕。刘后得知后,拷问寇珠,寇珠触阶而死。因此,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放出李妃。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妃接出,送往陈州,秦凤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此时,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 后来,包公又设计让陈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惊厥而死。由于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为首相。
5、洪州遗恨
都城连续发生职业杀手遭人杀害的命案,包拯追查得知乃是杀手之间为了劫掠赏金所致,而追杀的目标是刑部正在审理重案中的证人齐英。
洪州女子齐英和其他十几名女子因颇具姿色被江南路都指挥使郑宁奸污,女子的家属与地方父老不甘受辱联名上告刑部,朝廷立即将郑宁免职候审。
被害女子与家属忽然全部莫名失踪,刑部派九州巡捕罗北护送被一神秘人救下的唯一证人齐英入京作证。郑宁虽狡辩企图脱罪,郑宁的胞姐,后宫郑太妃也闻讯急赴开封府衙阻止包拯行刑。双方坚持之际圣旨下达,皇上为了维护国法下诏依法惩罚,将郑宁伏法于虎头铡下。
6、金玉盟
八王爷要将郑太妃的玉佩还给上官敬,并向包拯借展昭护送。于此同时,皇上让包拯以“金牌钦差”的身份悄悄去调查一名二十年前被抱出皇宫婴孩的身份。路过博州,包拯破了顺安堂掌柜“朱大善人”活人试药嫁祸他人的案子。展昭保护八王爷前往大名府,路上不断有江湖人抢夺玉佩,展昭前往河间府向慕容松林求助,慕容松林派女儿慕容紫芸和冯骐协助展昭。慕容紫芸和冯骐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却与上官敬的儿子上官无咎指腹为婚。同时,包拯和公孙策救了一对自称“关九”和施施的恋人。八王爷和包拯在沧州会合,并商定返回慕容家等待上官敬。八王爷告诉包拯,上官敬和那名被抱出宫的婴孩的渊源:原来那名婴孩儿是当年郑太妃所生,就是上官无咎。包拯也告诉八王爷,他的任务,就是查清上官无咎的真实身份。关九告诉艾虎,他就是上官无咎,因为抗拒父亲给定下的婚约而与施施私奔的。上官敬赶到慕容家,告诉八王爷和包拯一个惊天事实:上官无咎不是先帝之子,而是他和郑太妃的血脉。原来当年郑太妃之父为了官运隐瞒事实将上官敬发妻——刚刚有身孕的郑月娥以未嫁女的身份送入后宫为妃。上官敬为了妻子,向八王爷求了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的官职,待郑月娥悄悄产下婴孩,便抱出皇宫抚养。在展昭的帮助下,慕容紫芸和上官无咎解除了婚约,各自与心上人终成眷属。皇上在包拯的计策下,放郑太妃出宫,还他上官夫人的身份。
7、失婴记
开封府辖下州县连续发生幼童被拐案件,包拯十分震惊。状如乞丐的雷明几次三番拦住百善堂“洪大善人”洪通的去路,指控他拐卖幼童,洪通告到开封府,雷明被关入大牢。雷明在牢里向展昭说明了自己寻找被拐女儿十五年并帮助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寻找孩子的经历,展昭对雷明深感敬佩。包拯带雷明和被拐男童小虎的父母去百善堂认人,果然找到小虎。洪通百口莫辩。公孙策在各州县的案卷里发现太康县的疑点,怀疑太康知县许辉与歹徒勾结,伪造孤儿证明。展昭与艾虎、雷明先去打探,在太康县方杰家中解救了数十名被拐来的孩童。包拯审判了相关人员,并让雷明去百善堂帮助洪通帮孩子们需找父母。同时,包拯发现有些被拐的孩子已被当做孤儿被人领养,其中包括庞太师领养的一名男童龙龙。龙龙的母亲和奶奶到开封府寻找龙龙,太师府丫鬟丁香冒险将龙龙送回开封府。包拯对庞太师晓之以理,庞太师最终同意让龙龙与母亲奶奶回家。
8、饕香楼
王丞相养女宝琳来到开封府,希望看看大家是如何办案的。包拯无奈应允,但是要求宝琳不许参与办案。八王爷在开封府小住,带着展昭和艾虎跑到饕香楼吃一品锅,但却发现饕香楼被分成了红饕香和绿饕香,八王爷因此没有吃到正宗一品锅。原来饕香楼的老掌柜宋兵和林欢为了争太祖皇帝亲题的“天下第一厨”而分家,故而饕香楼分成了红绿两家,因此宋兵之女宋巧儿和林欢之子林川虽然相恋却无法光明正大地在一起。而宋兵的徒弟朱利却一直觊觎宋巧儿和饕香楼。为了能吃到正宗一品锅,八王爷想尽了办法。没想到,朱利为了得到饕香楼而受白天标的唆使,在一品锅里下毒,幸好被化妆成小伙计的宝琳看到,才让八王爷逃过一劫。但是朱利逃跑过程中被白天标灭口,继而白天标也被神秘人灭口。最终,八王爷请出圣旨以纪念太祖皇帝为名让红绿饕香暂时合作制做一品锅全席。正在宋巧儿和林川以为红绿饕香复合有望时,宋兵和林欢却达成了“合作完成后就关闭饕香楼永不相见”的协议。一品锅全席上,八王爷和展昭最终让宋兵和林欢认识到了“天下第一厨”的真正含义,饕香楼终于复合了。
9、三朵金花
十八年前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落叶刀”郎云在消失了十八年后再现京城时,已经成了一个失去右臂的人。他通过展昭向包拯告状,而他要告的人,就是八王爷的嫡亲弟弟,十一王爷康王赵德刚。十八年前,安邦侯邓宁被以“勾结江湖人士,意图谋反”的罪名被康王执行抄家。郎云救出邓宁长女邓秋,并养育十八年。他始终认为邓宁是被冤枉的,他希望包拯能够为邓宁平反。康王之女赵湘与艾虎和宝琳偶遇,成为朋友。
八王爷告诉包拯,当年邓宁谋反一案的唯一证据是一份写满了江湖人姓名的名册。面对十八年前的旧案,包拯颇感为难。邓秋和郎云不耐烦等待包拯查案,决议杀了康王报仇,但是他们忌惮康王府总管“狂风刀”毕朋的武功,便伺机绑架了包拯,希望逼展昭出面对付毕朋。展昭和公孙策一面假意答应郎云,一面加紧寻找包拯。赵湘得知自己是邓宁次女,本名邓婷,并与邓秋相认,又得知养父就是杀害生父的凶手,顿感十分痛苦。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辞官悄悄去找毕朋,希望能打伤他,以达到郎云的条件救回包拯,但是均被毕朋打伤,幸好被展昭及时出面救下。宝琳发现了包拯的藏身之处,包拯被救回。同时,王丞相来访,道出了另一个惊天秘密:宝琳是邓宁的小女儿,邓宁被冤抄家的同时,邓夫人在京城难产而亡,遗下一女,本名“邓灵”,后被王丞相收养,改名宝琳。同时,王丞相手中还握有另一份名册,可以证明邓宁当年确是被冤枉的。包拯排除万难为邓宁平反,铡了康王。邓家三朵金花重聚。
10、端溪血砚
端州知州周栋为了得到传说中的端溪血砚,假称砚山村石匠石玉私藏贡砚,以次充好,将其投入大牢,严刑拷打。石玉之父石健双目失明,为了救儿子,在村民铁牛的帮助下告到开封府。包拯以“查砚钦差”之名亲赴端州查证,展昭、艾虎、公孙策也化妆去端州和砚山村暗访,得知了周栋残害百姓的诸多事实。未料周栋竟派遣官兵勾搭山贼将砚山村围住,不惜屠村并将开封府众人一并戕害。砚山村村民众志成城,在展昭和艾虎的带领下最终击退匪首。包拯在砚山村铡了周栋。石健请求包拯将祖传端溪血砚带给皇上,希望皇上能够时时记挂百姓疾苦。 狸猫换太子

名案:

1、狸猫换太子

能够将几十年前的后宫奇冤昭雪于天下,并且迎回皇上生母李娘娘,包拯功勋卓著,并且因审理此案,找到太后这样的大后台,也是包拯以后惩奸除恶能全身而退的最基本原因。

2、审乌盆

通过审问一个冤魂附体的乌盆将一桩冤案大白着实令人称奇,狸猫案靠的是一个勇,乌盆案则是包拯智慧的体现,至于民间故事中有关包拯审的其他案件无外乎都是包拯不畏权贵惩恶扬善之类大同小异的案件,故而只推荐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奇案。

3、割牛舌案

在天长县时,包拯就处理过一件偷牛案。有一个无赖,将农家的牛舌割掉了。农民告到官府,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宰杀吃了。那农民真的回家把牛杀了。宋代法律规定,擅杀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个无赖到县里,控告那农民杀牛。

包拯大怒,立即审问那无赖,你为什么把人家的牛舌割了。无赖只得招供。其实,包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断:既然有人要害别人,那么别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机告状,所以包拯叫农人干脆把牛杀了,以引诱割牛舌者来告状。

扩展资料:

包拯的成就:

1、包拯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2、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

比较奇的有2个.1狸猫换太子,能够将几十年前的后宫奇冤昭雪于天下并且迎回皇上生母李娘娘包拯功勋卓著,并且因审理此案找到太后这样的大后台也是包拯以后惩奸除恶能全身而退的最基本原因2审乌盆,乌盆案不像狸猫换太子案那样惊天下,也不像铡美案那样名扬四海,而是因为此案和鬼有关,通过审问一个冤魂附体的乌盆将一桩冤案大白着实令人称奇,狸猫案靠的是一个勇,乌盆案则是包拯智慧的体现,至于民间故事中有关包拯审的其他案件无外乎都是包拯不畏权贵惩恶扬善之类大同小异的案件,故而只推荐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奇案。 1包公草桥断后,破了狸猫换天子一案。2铡美案,审理陈世美和秦香莲。3 审理庞杨一案,是太师庞吉和杨家将之间的案情。4五鼠闹东京一案 玉猫展昭和五鼠之间的案子。 《金丸记》、《桃花记》、《胭脂记》、《珍珠记》、《双钉案》、《正朝阳》、《铡美案》、《赤桑镇》、《铡包勉》、《砸銮驾》、《打龙袍》 狸猫换太子、铡美案、乌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