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大秦赋》迎来收官,评分降至6,14年后的“句号”圆满了(《大秦赋》免费看)

  • 白露饮尘霜17白露饮尘霜17
  • 影视
  • 2023-01-06 10:18:06
  • -
从12月1日开播起,《大秦赋》经过26天的时间,终于迎来了收官。

从开分8.9的“巅峰时刻”,到如今降到了6分的窘迫,《大秦赋》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大秦帝国》,这个经过了14年时间沉淀的经典 历史 系列,最终的“句号”又带给了观众们什么样的思考?

我们不妨从头开始。

《大秦赋》在第一集,就以秦王政这个“中西结合”的开场白作为起始点。

虽然给人的感觉,略微有那么一丝丝奇怪,但是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秦昭襄王末年,英雄迟暮的老秦王终其一生,未能灭亡一国,但就是在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六国大多已经被秦国打的没有心气。

安国公当上太子的时日已久,异人通过吕不韦的谋划,终于安全回国。

《大秦赋》之后的剧情和正史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秦国4年丧3王。

前10集中,不管是王庆祥饰演的昭襄王,还是辛柏青饰演的嬴子楚,亦或是邬君梅饰演的华阳夫人,都证明了《大秦赋》这部剧,最起码在开篇阶段,还是有一定的理想和野心的。

10集过后,《大秦赋》的口碑迎来了转折点,开始了加速下坡的过程。

转折的开端,就是 历史 上并不存在的“华阳宫变”。

为了力推嬴政之弟成蛟登上王位,华阳夫人和阳泉君等人发动宫变,想要胁迫庄襄王立成蛟为太子。

结果自然是功败垂成,嬴政成功登上王位。

我们常说一部好的 历史 正剧,要做到的基本一点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换句话就是说,作为小说也好,影视剧也罢,你可以进行改编,以增加戏剧冲突。

但是,华阳宫变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大秦赋》将过多的笔墨,放在了观众们早已深恶痛绝的宫斗之上。

于是乎,《大秦赋》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宫斗的无聊剧情中陷入到了死循环的境地。

从昭襄王逝去,到嬴政登上王位,秦国四世君主,三次权力更迭,《大秦赋》仅仅用了11集左右的篇幅,就完成了全部的叙述。

至于嫪毐之死,却用了30多集。

历史 上几乎没有悬念,波澜甚微的嫪毐之乱,在《大秦赋》中的惊险程度,完全不亚于当年昭襄王时期的长平之战。

甚至还有点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差点导致嬴政身死国灭,顺带搭上扶苏的性命。

嫪毐这段戏愈发惊险,就愈发显得嬴政缺乏手段,犹豫迟疑。

他和 历史 名臣李斯的多番筹谋,更是显得可笑且低智。

横扫六合的始皇帝,可能是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如果真如《大秦赋》表现的这般,始皇帝当初就完全应该和仲父吕不韦一起,浪迹天涯。

此外,为了增加赵王偃和郭开的戏份,编剧一直在极力渲染赵王偃自小就和嬴政的仇恨羁绊。

赵王偃登上王位之后,大部分的行事动机就只有一个:杀死嬴政。

他和郭开君臣二人,成为了剧中最名实相副的实干二人组,这边想合纵伐秦,那一面又搅弄风云。

可怜的赵王偃,最后还被自己心爱的倡后,活活气死。

《大秦赋》对于很多 历史 “名场面”,进行了颇为“独特”的改编与删减。

比如“荆轲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中记载: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拿到匕首之后,一击不中,然后追逐秦王,秦王因为惊慌忘了身负利剑,也无暇拔剑,只能绕柱而走,躲避荆轲的追杀。

《大秦赋》中则直接省掉了秦王绕柱这一流程,并且把拿药箱砸中荆轲之人,变成了李斯。

这样的改编,如果说有一种说法,那只能是《大秦赋》作为一部所谓的 历史 剧,要拍出别样的新意。

只是这样的新意,看不出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大秦赋》的时间段,是到嬴政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结束。

那么它最为高潮的事件,就该是扫灭六国的战争,以及穿插其中的各种谋略。

秦王政用了10年时间完成统一,《大秦赋》却只用了9集。

文信侯为了秦国而死,而不是畏罪;

燕太子丹为了燕国而死,而不是燕王喜为了自己苟活;

李斯为了救韩非,所以杀了他。

人人高风亮节,父慈子孝,君明臣贤,一部血流成河的残酷战争史,成为了歌颂道德的模范书。

《大秦赋》较之前三部,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剧组有钱了。

大投资带来了大场面,各种战争画面,不再是介绍地图的PPT,而是多达上千人的群演,多种制作高度还原的攻城器械。

甚至小到脑后发髻的样式,都体现出《大秦赋》的用心之处。

只是如果方向搞错了,怎么说都是敷衍、诡辩。

当赵姬最后几集才下线,当灭六国变成赶时间,当始皇帝成为一个犹豫、略带猥琐的形象,

《大秦赋》的路,越走越窄了。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部剧,感慨颇多。

从当初的万众期待,到差评骤起,甚至低调的富大龙都专门发微博来解释,《大秦赋》所带来的影响效应,未来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十四年的光阴倏忽而逝,将以另一种方式被人铭记的《大秦赋》,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是《大秦帝国》系列的最终“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