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李白尸骨何在(嫦娥尸骨图片)

  • 小小小聊生活小小小聊生活
  • 影视
  • 2023-02-22 19:48:01
  • -

李白的尸骨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李白墓当中。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

唐元和十二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扩展资料:

后世的一些学者认为李白是因为过度饮酒,引起脓胸穿孔症而病死的。在唐代宗宝应元年的时候,62岁的李白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来到了安徽当涂。

投奔当地的县令李阳冰,可不承想病情加重于同年十一月病逝。最早提出李白是因病而死一说的是唐代的李阳冰。

后来范传正也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提出相同的观点。现代著名的学者郭沫若也曾就此说法做过考证。

晚唐时期的诗人皮日休在《七爱诗•李翰林》中也曾提到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确认李白病死一说。

除此之外,在我国很多的史料中都有记载李白以疾终这样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凭借这些史料认为李白最终是因病而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墓

李白62岁病逝于当涂县,葬在青山脚下(今马钢姑山铁矿附近)。
他临终前将诗、文手稿托付给当涂县令李阳冰。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收集了一些遗散的诗文,加以整理成卷。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大约1010篇李白的诗文,李白诗名在他本人活着的时候就扬名于世。他逝世的当年,代宗皇帝即位。唐代宗不知李白已经去世,诏封李白进京当 “拾遗”(中央决定政策机关里的谏言官)。中唐文坛上的领袖级人物韩愈颂扬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白居易:“吟咏留千古, 声名动四夷。”皮日休;“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从唐代文人悼念他的诗文里还没有出现李白酒后赴江捞月、骑鲸上天的神话。北宋丈人笔下始描述这类神话传说,并且看作李白的死固。这也是我国民间对不朽人物的口碑纪念和怀念形式。李白身后历朝历代都修建祠、楼、书院、书堂等纪念性建筑物。山东、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都有,其中有些祠堂、书堂屡度屡兴。也许李白
晚年长期逗留皖南的缘故,安徽沿江一些地方大白祠堂或李白书院远远多于其他省份。钢陵、
宿松、当涂、贵池、石台、泾县、采石矾、九华山都有这些纪念性的建设。太白祠堂最早出现的地方应该是当涂青山李白墓。唐朝元和十二年(817年)和会昌三年(843年)都有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明令为李白祭祀,并安排了专职人员。铜陵五松山李白祠堂建立的时间没有确切资料可考,我们只能从北宋文人留下的诗文里推测大概建立于南唐到北宋初年。理由是铜陵县的行政区划出现在这个时间段,丈治武功是地方官吏行政的重要内容。李白数次往返、逗留五松山,李白现存全部诗歌的百分之一提到五松山。这样一位有助于文治而且赫赫有名的人物,若不建祠纪念他是说不通的。至于后采明朝县占认李白本人于唐朝至德年间在五松山建大白书堂一说,或许柑的是旧居。
自宋代到清代,我们蛄合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作和典籍记载可以得知,五松山先后建有李大白祠堂、李白书堂、大白五松书院、李白祠、太白楼。祠堂里供牟李白像,乌巾白衣锦袍。间有凭吊的人们题留的许文。黄庭坚来游就留下了双墨竹诗。据铜陵乾隆县志记载,太白楼原本建在横港,由于江岸崩坍移建到五松山竹林庵的后边。清朝咸丰年间铜陵有位姓夏的单人游五松山,作《春日游五松山登大白楼》诗。这已经离我们比较近了,只有150多年。附带说一句,有座五松书院是清代乾隆五年兴办一所县级学校,地址在铜陵县城东门里侧。
回答者:迷恋天空的丑鱼 - 魔法学徒 一级 8-5 22:33

李白62岁病逝于当涂县,葬在青山脚下(今马钢姑山铁矿附近)。
他临终前将诗、文手稿托付给当涂县令李阳冰。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收集了一些遗散的诗文,加以整理成卷。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大约1010篇李白的诗文,李白诗名在他本人活着的时候就扬名于世。他逝世的当年,代宗皇帝即位。唐代宗不知李白已经去世,诏封李白进京当 “拾遗”(中央决定政策机关里的谏言官)。中唐文坛上的领袖级人物韩愈颂扬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白居易:“吟咏留千古, 声名动四夷。”皮日休;“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从唐代文人悼念他的诗文里还没有出现李白酒后赴江捞月、骑鲸上天的神话。北宋丈人笔下始描述这类神话传说,并且看作李白的死固。这也是我国民间对不朽人物的口碑纪念和怀念形式。李白身后历朝历代都修建祠、楼、书院、书堂等纪念性建筑物。山东、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都有,其中有些祠堂、书堂屡度屡兴。也许李白
晚年长期逗留皖南的缘故,安徽沿江一些地方大白祠堂或李白书院远远多于其他省份。钢陵、
宿松、当涂、贵池、石台、泾县、采石矾、九华山都有这些纪念性的建设。太白祠堂最早出现的地方应该是当涂青山李白墓。唐朝元和十二年(817年)和会昌三年(843年)都有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明令为李白祭祀,并安排了专职人员。铜陵五松山李白祠堂建立的时间没有确切资料可考,我们只能从北宋文人留下的诗文里推测大概建立于南唐到北宋初年。理由是铜陵县的行政区划出现在这个时间段,丈治武功是地方官吏行政的重要内容。李白数次往返、逗留五松山,李白现存全部诗歌的百分之一提到五松山。这样一位有助于文治而且赫赫有名的人物,若不建祠纪念他是说不通的。至于后采明朝县占认李白本人于唐朝至德年间在五松山建大白书堂一说,或许柑的是旧居。
自宋代到清代,我们蛄合历代文人墨客的诗作和典籍记载可以得知,五松山先后建有李大白祠堂、李白书堂、大白五松书院、李白祠、太白楼。祠堂里供牟李白像,乌巾白衣锦袍。间有凭吊的人们题留的许文。黄庭坚来游就留下了双墨竹诗。据铜陵乾隆县志记载,太白楼原本建在横港,由于江岸崩坍移建到五松山竹林庵的后边。清朝咸丰年间铜陵有位姓夏的单人游五松山,作《春日游五松山登大白楼》诗。这已经离我们比较近了,只有150多年。 (转) 关于李白的死有很多传说,当然最广为流传的就是他醉酒之后跳入水中捞月溺水而死。死后驾鲸升天!这个在李白的采石墓地里有专门的画解!还有就是在采石有李白的墓,在不远的芜湖也有李白的墓,那是衣冠冢。据说李白落水溺死,死后尸体逆水而上,尸体从采石飘到了芜湖,后来从芜湖把尸体运回采石埋葬,而在芜湖也有了墓。

可是史学家们认为李白是病死的,死在床上!这个,我在百家讲坛上看到过!

是不是学家们认为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认可呢!我不晓得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我没有亲眼看见,一切都是推断!既然是推断就可能有误差!

显然,我对李白落水而死,尸体溺水而上的说法狠敢兴趣。因为很多人否定这个说法的真实性的原因就是尸体不可能逆流而上的。

在常理下,是不可能!但是,李白的死就有可能!因为李白落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可能性的发生!

李白坠入的河流名叫青河,在青山脚下,这青河是长江的分支,也就是说青河是长江分流出来的,绕着大青山一周,又在下游留入长江,这就形成了一个类似马蹄型的环。青河水位高低因为长江的旱涝而一起变化。有意思的是,采石在青河的下游,而芜湖在青河的上游。那么按照常理来说水都是从长江分流而出经过芜湖然后经过采石在流入长江。

中学时候我们都做过物理试验,U型试管,你从左边倒入水,和从右边倒入水,其结果都是一样,两边的水平线总会变成一样的。既然青河的形状是个U型,并且和长江形成马蹄形,那么青河的水有没有可能也会如U型管的水维持着上游和下游的水位一致?如果一致有没有倒流的可能?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我特意去问一个搞地质勘探的朋友,他听了我说的情况后,告诉我说,如果地形确实如我描述的这样,青河是U型,源头和尽头都是长江,那么在夜间,大气压强较高,还有就是水流极强的时候,青河在下流的长江入口处由于被极强的水流阻止,就会倒涌,如果还有风助,尸体逆流而上这个可能性就存在!

我几次去采石游玩,那里景色确实迷人,一望无际的油菜,烟雾缭绕,山上的亭子里还有现代人修正液写的诗,附庸风雅,甚是搞笑!到太白墓去祭奠了一下,我知道李白好喝酒,但是我不喜欢,我就用随身的矿泉水在他墓碑前敬了他一杯矿泉水!

出于浪漫主义,我相信李白能干点出来捞月亮的事情来,所以我更趋向于觉得李白死于水中,尸体逆流而上的说法!虽然我们只是私下里朋友们探讨,但是一切都需要专业的人事做试验,去考察去研究来证实!

还有一个想法,为什么李白不可能是自杀的,他自己跳水的,而不是失足?
想想李白一生壮志未酬,他逃避现实,一直用浪漫华丽的诗歌来写人生写理想,却很少写历史,这与杜甫和陆游多么大的反差?像李白这样的人在经历一生的诸多种种之后,在他晚年病态期间,肯定自知此生休矣,活着也是苟延残喘,他是否会突然醒悟?觉得一切都这么可笑,然后扑通跳下水去呢?!李白的床上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诗里面李白对月亮对故乡的感情狠真切,能不能把李白跳水捞月看成是他的大彻大悟,一种回归?

总之,我个人觉得李白死与水中的可能性跟死与床上的可能是一样大滴!!! 李白卒时藁葬采石江边,后迁殡当涂城南的龙山东麓。至元和十二年由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及当涂县令诸葛纵迁葬当涂东南的青山西北之址.
白居易于贞元四年作《李白墓》诗,称“可怜荒垅穷泉骨”,说明此时藁葬墓仍在采石江边。刘全白于贞元六年在龙山为李白“表墓式坟”,说明李白墓已迁殡龙山。其迁移时间当在贞元四年冬或五年春。郁贤皓《唐刺史考?江南西道?宣州》云:刘赞为宣州刺史在贞元三年至十二年。并引《辽宁昭盟喀喇沁旗发现唐代鎏金银器》:银盘底铭文:“朝议大夫、使持节宣州诸军事守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宣歙池等州都因练观察处置采石军等使、彭城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刘赞进。”(《考古》1977年第5期)宣州刺史刘赞既为“处置采石军使”,出于种种考虑,将采石江边李白坟迁殡龙山,自然不无可能。 李白卒时藁葬采石江边,后迁殡当涂城南的龙山东麓

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

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李白墓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

扩展资料:

李白死后55年,即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时为宣歙观察使,因念与李白有通家之情,经过几年的明察暗访,得知李白儿子李伯禽虽然定居当涂,曾为其父守孝,但已于25年前离开人世。

李白孙子离家出走,不知所终,唯有两个孙女,也已“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她们告诉范传正:“先祖志在青山,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范传正得知此事,立即前往青山勘察。

青山位于当涂县城东南7.5公里处,亦名青林山(今当涂县太白乡太白村前),高372米,北临姑溪河,东傍丹阳湖,西隔青山河与龙山对峙,南视平野。

方圆30公里的青山,又名谢公山,环顾四周群峦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树,景色清幽。南朝齐著名诗人、宣城太守谢朓游历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于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处(今谢公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墓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百科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UCFHdZhk3cs0JQdrRYxX_rNxHNUfzbIg2D8wZZdTXO46JferZC-1ncOTCi7M8HpvVEHk4cr8s4VoeAz9dPtvyHixoEzeFNBTwC0OW31bTu#8_1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安徽省钢城马鞍山市当涂县采石矶
  唐上元二年(761年)秋天,他抱病投奔族叔、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次年病重,慎重地将一生全部著作交给李阳冰。当年11月,李白病势日剧,每日咳痰不止,自知将要离开人世,便写下了《笑歌行》、《悲歌行》。临终前赋有《临路歌》(即《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终以“腐肋疾”(胸肺脓穿孔),病死在当涂,终年61岁。李白死后,将李白葬于当涂县城南5公里的龙山东麓。 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
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李白墓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