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出行> 旅游> 正文

黄渤演升国旗的电影(黄渤升国旗的那个东西叫什么我和我的祖国)

  • 丿主流丶分离丿主流丶分离
  • 旅游
  • 2023-05-07 17:30:01
  • -
前夜 到底多难拍 六大导演没敢选的题材,管虎硬头皮上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你?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琐碎的小故事片断组成,总共由七个故事组成,这个电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这样的主题还是非常吸引观众,其中有非常多的细节能够打动我。比如说在《前夜》里面大家纷纷凑旗杆阻断器装置的材料那里,还有就是《夺冠》里面打乒乓球那个场景里面有郎平在扫地,以及《北京你好》里面大家庆祝奥运会的那份热情都打动了我。

一、《前夜》里面凑旗杆阻断器装置的材料。

这个故事是电影里面的一个故事,因为开国大典要升国旗,所以要有精密的准备才行。国旗旗杆上的阻断器并不是很结实,所以负责人要临时往阻断器那个球了里面再加几种材料炼成钢才行,所以在半夜要向街坊邻居们借到材料才可以。在用喇叭通知了之后,不一会儿街坊邻居都蜂拥而至拿出自己家里有的材料,这里是非常感动人的地方,很打动我。

二、《夺冠》里面郎平在扫地。

这个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是完全看不出的,这也是徐铮导演埋伏的一个小彩蛋了,要知道这个小故事讲的就是郎平在当年的奥运会带领大家赢的冠军的故事,所以安排郎平在乒乓球馆里面扫地也是非常有用意的,这个地方也非常打动我,让我觉得导演拍这一段是真的很用心思了。

三、《北京你好》里面大家庆祝奥运会的热情。

这个故事里面主要就是拍摄当时北京奥运会的那个时候,整个北京都是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的样子。要知道在当时2008年那一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汶川地震,这个故事并没有大幅度的描写汶川的地震,只是通过那个小男孩提了一下,但是却牵出我们无数的伤痛。在这个故事的结尾葛优大哥庆祝奥运会开幕式时那种激动的热情,是非常打动观众的。

对此,你觉得还有哪些情节打动你呢?

[img]

观影笔记┃我和我的祖国

制作人:黄建新

导演:管虎/张一白/徐峥/薛晓璐/宁浩/陈凯歌/文牧野

主演:黄渤/王千源/张译/任素汐/韩昊霖/杜江/朱一龙/惠英红/任达华/葛优/龚蓓苾/刘昊然/陈飞宇/田壮壮/江珊/宋佳/佟丽娅/韩东君

出品公司:华夏电影/博纳影业/阿里巴巴影业

上映时间:2019.9.30

片长:158min

观影时间:2019.9.30

笔记:

十一档有三部电影都在9月30日首映,第一个选择去看《我和我的祖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阵容,七个导演加上总制片人黄建新,从五零后到八零后,每一个都有自己口碑不俗的代表作。再加上从影帝到当红流量的演员阵容,光看海报都心动。

另外一个原因是出于好奇。爱国是个大主题,很容易引起共鸣,但却不太容易转换为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稍不小心就会停留在枯燥的说教层面,把境界拔得太高,看后没什么实感,流于空泛。

而这部电影的七个导演,都有过票房成绩不错的商业片,而且风格各异,所以我很好奇,他们会怎么把自己的风格跟主旋律相结合?拍出来的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会好看吗?

看过之后很是欣慰。

记得前几年看过一道电影学的考试题,大意是如何理解主旋律电影作品。当时的想法就是主旋律就像教科书和新闻联播,只能一板一眼摆事实讲道理,严肃有余而趣味不足。《我和我的祖国》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主旋律终于也可以很有意思了。

电影最成功的就是它的着眼点,每一个故事都聚焦于大历史节点上的小人物,以小见大,让人又更多的亲近感,把爱国这件事从一个崇高的角度拉回到了每个人身边,让普通观众的参与感更强。

电影的第一段故事《前夜》是管虎导演黄渤主演的,讲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众多筹备项目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小环节——国旗。这段故事是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虽然后边的《北京你好》在逻辑性和完成度上都比这一段要更好)。

在豆瓣看到不少人对这段故事的质疑,主要看到两个争议点,其一是冲突点,把所有矛盾都集中到了人与物(林治远和电动升旗装置)上,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二就是整段故事与史实有出入,逻辑牵强,当年决定用电动升旗装置是在8月,准备时间有一个多月,并不像电影中,把所有工作都集中到“前夜”匆忙完成。

但这反而是我认为这段故事表现得好的地方。这是一部商业献礼片,不是纪录片,真的想了解史实,有很多资料可以去参考,而不是依赖一段仅仅几十分钟的电影。正是因为时长有限,能表达的东西也有限,所以只能突出一个矛盾点,导演把它聚焦在了林治远和国旗上。

而且要说逻辑的话,导演的逻辑就是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主题呈现出来,还要精彩好看。这段要表现的,无非就是用升国旗这个重要的小环节来以小见大,凸显出开国大典前夜激动又紧张的氛围,还有环节中的每个人对这件事的在乎和努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是成功的。大多数观众关心的并不是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即便照搬史实一一呈现了,看过之后大概也没几个人能记得住。而以这种更戏剧化的方式来表现,带动起来的情绪,是直到把电影具体内容全忘了也依然会记得的。主旋律电影最重要的不就是这一点吗。

电影不过是抛出一块砖来,告诉大家有这么段关于国旗的故事,有个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程师叫林治远。如果没有这段故事,恐怕不会有多少人知道林治远是谁吧。

黄渤饰演的林治远,把一个刻板认真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得很到位,完全没有了“坏叔叔”的痞气,南京话学的也很不错。摄影机也一直保持在平视的视角,全程跟着角色移动,观看时有很强的在场感,仿佛自己当时也参与其中,见证着当时发生的一切。

整部影片七个故事的基调也是由此奠定的——讲的就是你身边的故事,你正在见证着这些历史时刻。

第二段故事是张一白导演的“相遇”,对应的历史事件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段是我认为整部电影里表现力倒数第二的故事,形式有些老套,而且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不太容易引起情绪的波澜。

好在两个主角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张译几乎全程带着口罩,也没怎么说过话,只能靠眼神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即便如此还是演出了一个幕后英雄的隐忍付出。让观众理解了这段故事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段是由徐峥导演的“夺冠”,讲的是1984年中国女排三连冠时,两个小朋友的故事。故事的前半段还是很有意思的,着眼于本来跟女排毫无关联的两个孩子,展现了上海弄堂里的群像,是徐峥擅拍的小人物的小故事。

只是我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后半段,冬冬为了大家能看女排直播,就一定要放弃喜欢的女孩,给自己留个遗憾。仿佛为了做一件有利于大家的事,就一定要牺牲自己,哪怕冬冬还是个孩子,哪怕这种牺牲根本就是很没有必要的。冬冬明明可以追上小美,送出磁带,再去披上床单当超人,这完全不影响他为大家做出的贡献。

第四段故事“回归”,讲的是香港回归。作为年龄最大的九零后,对97年香港回归还有很深的印象,记得最清楚的是看电视直播时英旗落下,然后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五星红旗随风飘起的场面。那是我第一次见证历史时刻,所以其后每每看到港片中的相关情节,都还是能想起小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这次也一样,看到惠英红饰演的女警换帽徽时,激动又欣慰,

薛晓璐是七位导演中唯一一个女导演,作品明显要比其他几段细腻,但也因此使得细节碎片太多,显得有些散乱。虽然故事的核心是时间,夺回主权分秒不让,可导演自己却没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整合出一个节奏鲜明的完整故事。

第五段“北京你好”是我认为七段故事中最完整,节奏把握最好的一个,情节也最合理。主角是最有代表性又最接地气的北京“的哥”,浑身缺点,却有一颗善良热情的心。葛大爷演这样的角色完全游刃有余。

08北京奥运是离我们很近的历史时刻,当时的媒体已经足够发达,几乎全方位无死角的把每个相关细节报道了个遍。因此想把跟奥运相关的故事拍出新意来很不容易,导演也没这么做。

这段故事无论是情节还是表现方式,都有些老套,用一张奥运开幕式门票,把08年的两大历史事件——奥运会和汶川地震联系在了一起,把地震带来的苦难和奥运背后的奉献联系在了一起,却又没有刻意渲染强调,一带而过,云淡风轻,却能带来深深的共鸣,因为我们都经历过,不用说,我们也懂。

这也正是宁浩的厉害之处,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片导演,他知道该怎么跟观众相处,真正重要的事情不用反复强调,你心里有,我心里也有,所以我笑着说,你笑着听,其中的苦辣酸甜,不用我说,你也明白。

第六段“白昼流星”,讲的虽然是我们内蒙的故事,但也是我觉得表达的最不好的故事。故事的着眼点和立意都是好的,两个不听话的倒霉孩子遇到一个愿意包容理解他们的长者,又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航的历史时刻,受到触动“改邪归正”。

可故事的转折太牵强了,几乎是强行把两个少年跟“白昼流星”联结在一起,没有缘由,没有契机。两个年轻演员还有江珊和田壮壮导演演的都算不错,三个人骑马奔腾的场面也足够辽远壮阔,其中甚至还有陈凯歌导演当年开山之作《黄土地》的经典构图,但总体效果却差强人意,是七段故事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大概也只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吧……

最后一段文牧野导演的“护航”,讲的是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的备飞女飞行员的故事。从故事的完整性、节奏和逻辑性来说,它仅次于宁浩的“北京你好”,不得不再次感叹文牧野不愧是拍出《我不是药神》的青年导演。

非要说这段的缺点,大概就是宋佳演的女飞行员太A太飒太抢镜,分散了对情节本身的注意力。所以也不得不说导演很会挑演员,宋佳和韩东君带队迎面走来的场面,真把空军飞行员的气质和气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唤起人心里对空军战士的无限憧憬。

整部电影里,七段作品水平不一,有好有坏,所以《我和我的祖国》绝对算不上多了不起的高分作品。但它的意义在于把主旋律电影拉近了观众,让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懂,都能接受,都能引起共鸣。让你觉得爱国这件事跟每个人都有关,祖国是每一个人的祖国。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回看这些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就会发现,让“主旋律”接地气是件多难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而这也是近几年电影行业飞速发展的成果。电影本就是大众的艺术,无论什么题材,都应该以观众喜欢为第一要义,对于主旋律电影来说,这是个好的开始。

由衷的希望这样的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多,越拍越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我和我的祖国 首日破2亿,演员零片酬出演,那么问题来了

【影评】155分钟的《我和我的祖国》,让我在电影院从头哭到尾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是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整部电影由下面7部短片组成(按播放顺序排名)

1、《前夜》— 管虎    2、《相遇》— 张一白

3、《夺冠》— 徐峥    4、《回归》— 薛晓路

5、《北京你好》— 宁浩 6、《白昼流星》— 陈凯歌

7、《护航》— 文牧野

前方高能剧透,请谨慎观看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不成熟的小看法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不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影片开始伴随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响起王菲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只能说王菲的声音真的是太空灵了,用我粗糙的比喻来说,就像一只欢快的百灵鸟在枝头歌唱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尽管王菲这个版本在网上被喷的挺惨的,但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就像这首歌在网易云歌曲底下的评论说的那样:王菲唱得轻松、俏皮、可爱,这种感觉就像不谙世事的邻家小妹,行在放学的路上,闻到街摊小吃的美味、观赏路边花草。偶尔蹦跳,时有驻足。她不需要也不懂得大人们那样的宣誓效忠、夸张表现,她对脚下这片国土的爱与温情自然流淌。

从电影的简介就能看出,这部电影和我们平常看的电影有些许不一样,它是由7个导演拍的7个短片共同组成的。 说实话,还是第一次去影院看这种形式的电影。看完后,尽管7部影片的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我个人看来,第一部管虎的《前夜》实在是太精彩了,给了我很大的期待,但是后面几部影片却没有再超过我对第一部的喜爱。

对于影片的叙事手法,采用的都是以小见大的手法,故事没有选择以宏大的角度去进行“硬核输出”,而是从平民化的视角出发,聚焦每个事件背后的平凡人。 以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小家庭、小人物来突显出大事件和大主题,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高超的表现手法,但是要通过小故事来做到大效果,这往往不太容易,但这7部短片大都做的十分成功。

从整个影片来看,国歌出现的次数可能有超过10遍了,第一部短片《前夜》黄渤饰演的在验收前一遍遍实验,到第四部香港回归的升旗仪式等,虽然观影过程中国歌听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听都热血沸腾,丝毫不会有厌烦,或许这就是源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认同感,国歌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深深融为一体了。

01

《前夜》— 管虎  主演:黄渤、欧豪

“开国大典当天,广场会有二十万群众,全国会有四万万同胞看着,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我们”。

为了能让第一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顺利升起,黄渤饰演的工程师林治远解决了自动升旗装置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最终大典当天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动按钮,这面国旗也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冉冉升起。

《前夜》这部短片是7部短片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仅是被黄渤牛逼的演技折服,更是被这个故事所打动。

其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句台词: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二十八年革命,两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当时其实有在想,不就是一个自动升旗装置吗,建国那个年代也有汽车有飞机了,不至于有这么困难吧。可在片尾看到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后,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而就是在科技如此不发达、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我们的前辈还是凭借着艰苦奋斗建立起了新中国。如今的中国再也不用为一个自动升旗装置发愁了,也不会像那时周总理说的:开国大典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新时代的中国会带着先辈的期待继续前进,这盛世,如您所愿。

02

《相遇》— 张一白  主演:张译、任素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让我们国家能更自信的在国际上挺直腰板站起来。但在这一声巨响后面,是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的付出,为了工作的保密他们甚至几年不能与家人爱人联系,《相遇》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同志,你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是女主在公交车上的一句台词,但影片讲的这个爱情故事并没有非常打动到我,尽管两位主演的演技都很在线,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差点意思。影片对于这段爱情的回忆,主要是通过他们第一次相亲、第二次在公园见面、女主生病男主骑几十里路给女主买西瓜这么三个小故事,很单纯、很美好,但或许是叙述的过于平淡了所以不太能让我共情。

更打动到我的是在公交车下,在庆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人群中,男主与女主的那一段眼神对视,在到看到她后想摘下口罩,想到自己不久人世还是放弃,眼神表现出的隐忍与克制,实在是太让人心疼了,尽管没有说一句台词,却又好像能读懂他的内心,不得不说这一段张译的演技太棒了。

03

《夺冠》— 徐峥  主演:吴京、马伊琍

1984年8月8日,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0赢了东道主美国,首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夺冠》这个影片选的场景是在上海的弄堂,以一个弄堂里的老百姓对这场比赛的关注和欢呼来回忆这段历史,所有人挤在胡同里守着那台信号不好的黑白电视。也因此牵扯到小男孩冬冬是帮乡亲维持电视信号,还是与移居美国的好朋友告别,这二者的选择之间的小故事。

这个短片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其中充斥着许多笑点,比如说冬冬维持着电视天线的滑稽动作,比如说狗把挂在天线杆的肉咬走了,不过最搞笑的还是当冬冬哭着抱住他爸爸,说到 “我们家的天线实在是太烂了”“中国女排三联冠,我太开心了”。 电影的色调也是我很喜欢的,影片一开始就有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橙与青的对比色的运用在电影里并不少见,但这个影片色调还显示出的一丝活力与复古,看上去就特别的舒服。

如果这个故事以冬冬和它爸爸的对话就结束的话,也许会更好些,留下一种残缺的美、遐想的美。而突然突兀的转到现代,当看到吴京那张脸那一刻就开始出戏了,加之吴京与马伊利之间对话的那一段不论是台词还是表现,也都让我和之前弄堂那边的故事连接不起来。除此之外,两个场景的色调相差极大,也让我极度怀疑是不是在看同一个短片。

04

《回归》— 薛晓路  主演:杜江、朱一龙

“主权回归,分秒必争,0点0分准时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 与影片开头片段中显示的比较和谐的谈判情形相比,而实际上为了争取到能在0点顺利升旗中国国旗,杰出的中国外交官安文斌与英国代表谈了16轮。

除了对外交官的描述,影片更多的是表现了升旗手为了能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完美的完成升国旗仪式,一遍又一遍的训练。在仪式开始的前几秒,杜江饰演的升旗手的紧张但坚定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突然想知道,人家任务完成的那么好,领导是不是按之前说的给他们发媳妇了呢?

另外这个影片通过“钟表时间”把漂泊到香港的普通市民修表匠人及他的爱人香港警官之间的联系串的特别好,而通过这两个小人物来表现当时香港回归的情形,显得更加生动与接地气。其中印象最深也最让人感动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修表匠人在0点站在楼顶天台眼角泛起的泪光,另一个是到了0点后香港警察换帽徽的场景, 而从这一刻起,她们不仅是香港警察,也是中国警察。

05

《北京你好》— 宁浩  主演:葛优

毫无疑问,这部片子是7部中最轻松最具喜剧色彩的短片,葛大爷饰演的一名普通北京出租车司机在公司抽到一张无比珍贵的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后,发生了一系列有趣好玩的故事。

北京奥运与汶川地震,这两个主题如果单讲一个可能会比较好讲,但这部影片就通过一张门票巧妙的把两个主题串起来了,而且不会让你感到有丝毫的突兀,还让你觉得,在2008年的某个北京角落,这个故事也许是真实发生过的。

不得不说,葛大爷的演技太神了,甚至看不出一丝表演的痕迹,果然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这部短片的笑点也主要由葛大爷这贡献出来, “歪瑞嗨皮”“你能不能跟艺谋提提,到时候往咱这扫一镜头” 等台词从他嘴里说出来,一下子就让人忍不住爆笑了。

另外,影片大概是没想营造悲伤的氛围,对于汶川男孩来北京的目的,只用了一句 “栏杆是我老汉修的,我就是要去看一下” ,没有让小男孩讲出汶川地震的残酷,如果要刻意煽情的话导演大可以从小男孩嘴里加上几句父亲为了救他而去世,嘱托代他看看奥运之类的台词。都没有,有的只是葛大爷听到小男孩话后的短暂沉默,的确,对于深藏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又何须什么多余的台词去画蛇添足呢?

06

《白昼流星》— 陈凯歌  主演:田壮壮

“白昼流星”指的是什么?在影片中大概既是指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又是指照亮两个迷失少年的扶贫主任李叔吧。

影片画面确实没得说,太漂亮了。尤其是在大漠中两个少年去追寻“白昼流行“的那一段,不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音乐方面都无可挑剔。但是就是这里也体现出,故事本身的硬伤,骑着马去追航天器?嗯,只能说流批。

不止于此,故事表现了航天与扶贫两个主题,如果只表现扶贫的话,我觉得还确实挺让人感动的,毕竟老戏骨演的李叔很动人。但是短片把这两个主题杂糅在一起,实在让我看得有点云里雾里的,航天英雄返乡与两个少年看了返乡的英雄后就痛哭流涕、迷途知返,实在转变的有点快了。

此外,这部短片还有大量的旁白,很多叙事不是靠画面来表现,居然是靠旁白来推动?这不禁让我想到《上海堡垒》的大量旁白,“仙藤被夺取后,几大城市毁灭……上海成为最后的堡垒“”我常常在想,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注意到我“……把《白昼追星》与《上海堡垒》放到一起对比好像有点不太尊重这部影片,但过多的旁白确实对观影体验打了折扣。

07

《护航》— 文牧野  主演:宋佳、张子枫

影片讲的是发生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故事。在有限的时间里,文牧野把主角吕潇然童年、少年、现在三个时期表现的十分生动。

童年对于航天孩童式的向往,甚至从高塔上一跃而下,这个镜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饰演少年时期的张子枫在洗头时看见电视的航天新闻嘴里喊着牛逼,还露出憨憨的笑容着实挺有喜感;长大后成了一名飞行员,因为自己最优秀被安排到替补的位置,却还是红着眼眶表示接受安排。

既有对梦想的一往无前,还有为了大局舍弃自己梦想的非凡气度,在个人荣誉与国家利益之间,还是选择了退让,这,就是中国军人。 整部影片看下来,不得不说,吕潇然也太帅了,而导演在这么短的时间把这个角色的性格刻画的如此立体,可见文牧野在年轻导演中确实有很强的实力。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演员是那些?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演员:

葛优、黄渤、任达华、王天辰、佟丽娅、张嘉译、张译、王千源、欧豪、刘涛、刘昊然、陈飞宇、惠英红、杜江、宋佳主等。

前夜升国旗片段中人物特写镜头给到了谁

人物特写镜头是黄渤。

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热度持续高涨。在观众们热切的观影期待下,影片于2020年国庆正式开启全国预售。一同曝光的还有由管虎执导的《前夜》,并发布故事预告、故事海报及主演黄渤、王千源、欧豪、梁静、佟大为的角色海报。

《前夜》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夜,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黄渤饰)等人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开国大典上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他冲上屋顶扶起什么?

我和我的祖国他冲上屋顶扶起了信号天线。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而与此同时的上海石库门弄堂,黑白电视机摆在弄堂中间,前排马扎、中间椅子、后面踮起脚尖,邻居们层层叠叠聚在一起观看那场振奋人心的比赛,房顶的天线时不时需要有人手动寻找信号,每当中国队得分,欢呼声仿佛能穿破天际。

我和我的祖国其他情况简介。

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按出场顺序)黄渤、张译、吴京、杜江、葛优、刘昊然、陈飞宇、宋佳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导演徐峥拍摄《夺冠》的过程中,将儿时对上海的记忆情景再现,而美术指导郜昂和他的美术团队并没有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生活,但为了还原历史风貌,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当时的生活细节,还从老弄堂里回收锅碗瓢盆、布衣、窗帘等时代旧物,尽量不在视觉信息层面出现问题,从衣食住行和弄堂形态层面,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弄堂风情。

我和我的祖国 70周年华丽上映